堪培拉的懒散生活(2)

时间:2011-12-27 22:14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这个大农村,它的味道是要慢慢品味的。刚到堪培拉的时候,总有人对我说:“你要在这里住上半年,才能体会到这里的气质与味道。” 

  堪培拉的人口只有30多万,地广人稀。我刚到的第一天晚上,偌大的马路上杳无人烟,大半天也没有一辆汽车路过,感觉可以在马路上铺上铺盖,省去住宿的费用了。在那些懒散的日子里,我常常在傍晚时分揣着一团面包,坐在格里芬湖边,一边喂一只孤单的黑天鹅,一边看着夕阳西下。直至回到北京,才发现日子能过得这般清淡寂寥,其实是一种幸福。

  时间长了,身边多了些朋友,过得热闹了一些,但日子依然简单。堪培拉的居民多为知识分子,在大学、研究所或者政府机构里供职,有着一份事业,却没有太大的事业心;没有多少物质欲望,但热爱生活,心思单纯。在这里,大家的穿着就像他们的心思一般朴素。我生日那天,我的房东送来一本《生存法则》,其中一条就是“never dress up”(永远不要盛装出场)。在我就职的大学里,除了那位永远衣冠楚楚的系主任之外(因为他是欧洲人),大家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大热天的时候就光着个脚,互相在办公室间走来走去地串门。

  这里几乎每个人都热爱大自然,所以几乎每个人的业余爱好都是徒步旅行。堪培拉周围到处是灌木丛林,周末的时候,人们喜欢结伴到郊区的纳麦基国家公园等地远足。在那里,袋鼠、野鸟成群,如果足够幸运,还会看到考拉,懒洋洋地躲在桉树上睡大觉。

  事实上,澳大利亚的政客们多数住在悉尼,只有在开会的时候才会飞到堪培拉,在那个耗资11亿澳元、号称澳大利亚史上最昂贵建筑的国会大厦里指点江山。澳大利亚人多是些蔑视权威、厌烦政治的性情中人,因而政治家并不是一个热门的职业。我一位朋友的父亲,是一个近80岁的堪培拉老头,他随身带着一本日记,首页是一份叫做“我不喜欢的东西”的清单。并列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蓝奶酪”和“政客”。

  有一次,堪培拉着了大火,澳大利亚总理为了表现亲民、爱民,不辞劳苦去拜访受灾的民众。不料,一户人家的男主人把守在门口的园子里,手中拿着浇园用的水龙头,总理大人一露面,就遭到水龙头的喷射,以致落荒而逃。事后记者采访,这位男主人说:“这是我的家,我的家只接待我喜欢的人。这个人我不喜欢,我就不让他来!”

  有人说:“在民主社会里,一流人才做学者、科学家,二流人才去经商,三流人才从政。”这句话放在澳大利亚再贴切不过。循着这一逻辑,堪培拉不是一个依着“一流首都”的标准而建的城市,既不富丽堂皇,也没有政治之都那种咄咄逼人的权势味道。街上看不到拉着刺耳警笛呼啸而过的警车。即使冠以首都之名,它也还是简单淳朴、清新自然,是一个真正生活的地方。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我们的节日|端午,那些人,那些味道
  • “天下第一鼓”的前世今生
  • 民国年间的小学生
  • 十八条扁担的故事
  • 这样的纸坊沟,还有多少平凉人记得?
  • 古代皇帝每顿饭吃什么?为何有的菜不敢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