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成就了长沙的一张世纪名片,如今长沙又有同类墓葬被发现,其中的两座王室墓,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均超过马王堆墓主人。这两座墓葬之中隐藏着怎样的文物宝藏?足以让世人翘首期待。
而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开展过程中,长沙市最新发现的墓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来自市文物局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新发现文物点已突破800个,其中不乏规模较大的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等。
墓主人身份地位超过马王堆
据长沙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普查过程中新发现的文物点类别丰富,内容涵盖了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六大类近60个小类,充分展示了名城长沙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而古墓葬是此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的一大亮点,目前新发现墓葬群占地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包括一座东汉墓葬群、明吉王陵墓群以及一座西汉王室墓群等,其中的两座王室墓群,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均超过了马王堆墓主人。
此次发现的古墓葬中,既有王室贵族一级的墓葬形制,也有历代官僚豪绅墓葬及普通百姓墓葬形制,墓葬的工艺做法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长沙地区近现代以前丧葬文化的独特性与多样性。另外,已经发现的古墓葬地域分布非常广,各区、县(市)无论是城区还是乡镇均有发现。由于墓葬内原真地保留了近现代以前的历史信息,对研究本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均有重要价值。
新发现古遗址分布广泛
在古遗址方面,全市新发现古遗址的类别分布非常广泛,从聚落城址、洞穴窑址、矿冶窖藏、战场古道到祭祀寺庙、宫殿衙署、革命遗迹等一应俱全,达16类之多。目前新发现的有宁乡新石器时代的花草坪遗址(延续到商周)、望城县新石器时代的团头湖遗址、浏阳市小河乡旧石器时代的苦竹山遗址(延续到商周)等4处。
古建筑受到重点关注
古建筑是此次文物普查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目前新发现古建筑就包括宁乡县道林镇的靳江古桥等。此桥位于河清村与道林村交界的靳江之上,两侧各有26跟立柱、25块栏板,其栏板栏杆上均印刻有毛泽东《长征·七律》等诗词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人民服务”等语录共89条。据考证,这座建于1971年的石桥反映了文革时期典型的政治挂帅、政治运动下的农村社会风貌和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除此之外,此次文物普查已发现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约有100多处。
历史背景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20多个儿子封到各地当王。此后,明朝历代皇帝继续封藩。成化年间,明英宗将第七子朱见浚封到长沙,为吉王。1476年,吉王就藩长沙。嘉靖六年朱见浚去世,谥为“简”,因此第一代吉王叫吉简王。朱见浚的孙子朱厚继王位,他去世后谥为“定”,为吉定王。
明代吉王共有八代九任,其中第七代同时也是第八任吉王名叫朱由栋,于崇祯五年与桂王共捐资襄建观音、关岳等殿,赐题大杰寺庙额,还赐拨香火田300亩。朱由栋于崇祯九年去世,其嫡子慈煃于崇祯十二年袭封吉王,系末代吉王。崇祯十六年张献忠陷衡州,末代吉王由永州入广西,寄居苍梧,次年去世。从此,吉王的历史终结。明末,湘潭吉王离宫遭到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