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陈忠和时代的中国女排

时间:2011-12-28 18:35来源:新闻午报 作者:程晓东 点击: 载入中...
陈忠和:笑眯眯的“魔鬼教练” 
 
  要输得起,因为在竞技体育中谁也没有绝对把握能打败人家。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记者马寅走近了陈忠和率领下的中国女排。五年来,她日复一日被这支球队感动着。从陈忠和到每个队员,大家一直坚守阵地,相信梦想,永不放弃。即使无缘北京奥运会决赛,他们也没有灰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做得更好……□摘编自《我爱女排》 马寅 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 

  默默坚守女排20年 

  很多年前,通过读《新体育》的报道,我就知道他的经历十分坎坷。他1979年进入中国女排担任陪练,先后辅佐五任主教练,20年默默无闻甘为人梯。在此期间,他的哥哥、妻子先后被无情的车祸夺去生命,母亲不幸瘫痪。 

  2000年,他含泪告别病重的父亲随中国女排出征悉尼奥运会,结果在奥运会期间,他的父亲与世长辞,他没来得及跟老人家见上最后一面。在与亲人生离死别的悲痛中,虽然每一次陈忠和都哭得很伤心,但是他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人生方向,每一次走出痛苦,他都选择继续留在中国女排,坚守热爱的事业。 

  当他是个小人物时,没有人在意他为什么坚守,可是当他率领中国女排夺得17年来第一个世界冠军后,大家开始关心他的所思所想…… 

  很多人在真正了解陈忠和之前,都以为他能被一任接一任的主教练留用,不是凭本事,而是靠人缘。说白了,就是认为他是个老好人。陈忠和不同意别人这么说他,因为他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个听话的人。 

  他得意地告诉我,郎平那些老女排队员都说他是“好斗的公鸡”,他觉得这很好地概括了他的性格。他说他最喜欢那种充满挑战的刺激的生活,并坦率承认,2000尼奥运会后选拔中国女排新任主教练,他心里跃跃欲试,但行动上还是豁不出去。两轮投票,他都把票投给了另一个候选人胡进。但是郎平把重要的一票投给了他,排管中心最后的选择也是他。 

  三年后,陈忠和带队拿了世界冠军。谈起从陪练到主教练的变化,他一点儿不隐瞒:“直到自己带队,才发现这才是我向往的生活。”当上主教练,陈忠和眉宇间的气质都变了。他刚一上任就陷入信任危机,媒体质疑他的资历和能力,抨击他的用人之道,他却能豁得出去。他认为有前途的队员,宁愿自己挨骂也要坚决使用,决定了的事就义无反顾地坚持到底。所以他才能坚守中国女排20年。   

  也曾想过“下课” 

  陈忠和的人生,终于在他46岁这年闪耀出光彩。可他却不认为此后的人生会一帆风顺。他说自己是操劳命,人生的考验一个接着一个,但是每次他都从困难中站起来了,没有放弃,更没有崩溃,于是才有了今天的他,一个越来越坚强的陈忠和。 

  坚强的陈忠和也有脆弱的时候。那是他带领中国女排进驻雅典奥运村前一周,全队刚刚打完大奖赛,飞抵波兰小城格西尼亚,我打电话采访他,他说大奖赛总决赛的惨败对他打击很大,令他信心大减,他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想到了下课。 

  他说自己已经想好了,如果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连小组都不能出线,他就提出辞职,因为他感觉对不起队员:“她们跟我辛苦奋斗了四年,吃了那么多苦,特别是这半年,我几乎天天跟她们发火着急,如果她们这么努力付出,最后却得不到好成绩回报,那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自己。” 

  赵蕊蕊受伤以后,年轻的副攻手张萍被陈忠和从替补队员一边叫了出来。原本他相信闯过这道难关,情况就会越来越好了。他带着其余的姑娘苦练,搭上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眼看着球队又一点点缓过劲来了,没想到在奥运会前最重要的也是最后的热身赛——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上,面对阵容整齐的主要对手,中国女排竟然不会打球了…… 

  “我对自己的怀疑达到了顶峰。我们练了那么多,练得那么好,怎么打得这么差,莫非是我带错路了?”他像是在问我,更像是自言自语。 

  还好他不钻牛角尖,第二天睡醒觉就想通了,不再杞人忧天,浪费精力和时间。“该我下课时,我不想下也得下,不该我下课,我想下也下不了!我们福建人有一句话叫‘爱拼才会赢’嘛,都到了这个份儿上,还想什么后路,闭着眼也要往前冲!” 

  从我为采访赵蕊蕊阴错阳差跟中国女排打上交道,到我终于陷入与中国女排的这场“恋爱”,这一年来,我尴尬过,委屈过,但是还好我没有放弃。当我最终用真诚换来他们的信任时,我感觉这一切都非常值得。真要感谢老天的安排,让我在对工作渐渐麻木甚至厌倦的时候认识了这样一群人…… 

  郎平:“忠和可不是个老好人” 

  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经历了一次次浴血奋战,以小组第一晋级八强,进入第二轮备战阶段。这时,张总编找到我,让我采访一下以网站评论员身份来到雅典的郎平,做一个与郎平的“超级对话”。 

  张总见我为难,给我出了个主意:“直接去找郎平估计有困难,你可不可以让陈导帮你牵个线,郎平一定会给他面子的。” 

  陈导特别痛快地答应了。挂了电话不到五分钟,陈导就又打过来了:“我已经跟郎导打好招呼了,你记一下她的电话吧,现在就可以打给她,时间你们自己约吧。” 

  我不敢耽搁,谢过陈导,马上拨通了郎导的电话。 

  见面那天,郎导聊了很多。当然最让她兴奋的话题,是重新崛起的中国女排和她的老朋友陈忠和。 

  马寅:中国女排再夺冠后,人们希望她们能够继承您那一代老女排的拼搏精神,您觉得她们做得怎么样? 

  郎平:她们做得很好了!我也是有女儿的人,看到这些姑娘,好多还是独生女儿,能吃这么多苦练到这种程度,真是太不容易了。反正我不会把女儿送到忠和手底下练,他练得太苦了,四年没放过几天假,姑娘们受的苦,不是大家可以想象的。 

  马寅:陈导是个“魔鬼教练”吗? 

  郎平:忠和天天笑眯眯的,哪儿像魔鬼啊!不过他对队伍要求很严,抓得很细,四年的时间他把这支球队调教得非常好。 

  马寅:陈导当年跟您合作的时候是不是老好人?您说什么他听什么? 

  郎平:忠和可不是个老好人!可能他平时老笑眯眯的,给人一种误解,而且从跟袁导配合,一直到后来跟我、跟胡进配合,这么多年下来,可能大家都觉得因为他是个老好人才能留下来,其实真的不是。他是那种有什么说什么的人,不会因为你是主教练就全听你的。不过忠和是个很值得信任的人,我刚刚下决心接手中国女排那会儿,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他的,问他愿不愿意做我的助理。 

  马寅:陈导是个什么样的人? 

  郎平:他是个比较想得开的人,心胸很宽,很大气,整天笑眯眯的。我们总说:“忠和,你是大将风度啊!”像2002年世界锦标赛“让球事件”后,他一开始感觉压力很大,我们都劝他,劝劝也就过去了,然后他又振作精神开始带队了。 

  马寅:在您看来,陈导用四年时间带出了一支怎样的中国女排。 

  郎平:现在这支中国女排是一支年轻、充满朝气的球队,作风顽强。她们进步非常快。这支队伍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人很齐,应该说是中国女排历史上条件最好的一拨球员,不过还需要更好的主攻,需要一两个新秀。那样的话,加上蕊蕊、冯坤她们,我相信这支中国女排至少可以再辉煌四五年。 

  “陈导的笑容是大家的定心丸” 

  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遭遇了开赛以来最差的开局。俄罗斯队上来就直落两局,把中国女排逼到了悬崖边上。不过进入第三局,中国女排的场上队员触底反弹,而站在场边指挥战斗的陈忠和也恢复了招牌式的微笑。 

  陈忠和的笑容很有感染力。看到他的笑,我没那么紧张了。那时,我忽然想起了冯坤此前曾说过的一句话:“在我们这支球队里,陈导的笑容是大家的一颗定心丸。陈导还能笑得出来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眼前的困难不是特别可怕。” 

  第四局比赛进入尾声,俄罗斯队以23比21领先,对手再拿两分就要拿下奥运冠军了,全世界的中国人,恐怕只有陈忠和和场上的女排队员还能笑得出来。不过最重要的是他笑到了最后,中国女排终于后来居上,抢回第四局,把决赛拖入决胜局,并夺得了胜利。 

  拿到冠军的第二天陈导就接受了我的专访。 

  马寅:昨天比赛的后三局,形势那么严峻,我看您一直保持微笑,您为什么还能笑得出来? 

  陈忠和:昨天的决赛很像是我们这半年艰难备战过程的一个缩影,一波三折,起死回生。当对方几乎胜券在握的时候,我和队员们不是没想到过会输球,但是经历过这半年的痛苦挣扎,没有谁会感到绝望。我们是到了绝处,但是我们没有绝望过。我们达到了忘我境界,我们想赢,但是不怕输,所以我可以笑,笑对任何结果。 

  马寅:拿到了奥运会冠军后,您有没有考虑激流勇退? 

  陈忠和:朋友都劝我激流勇退,我也清楚竞技场上胜负最无情,但是我觉得我还年轻,还希望再奋斗四年。其实我在赛前就跟队员们说过,巅峰之后,我不会退! 


  不可避免的“和平大战” 

  在雅典那次“超级对话”中,郎导就透露过,有好几个国家邀请她执教。其中最让郎平心动的,是来自美国的邀请。因为这样她就能和女儿生活在一起了。但让她带美国女排到世界大赛中跟羽翼未丰的中国女排对阵,她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雅典奥运会决赛,郎平在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席上目送中国女排时隔20年重登奥运冠军宝座。在为中国女排和老朋友陈忠和狂喜的同时,她也意识到随着中国女排重上巅峰,在不久的将来,她或许可以为自己选择一次了。 

  新奥运会周期开始,美国排协有意邀请郎平出任女排主教练的消息一传出,陈忠和犹豫要不要给郎平打个电话时,郎平的电话来了。 

  郎平:你的意见很重要呀! 

  陈忠和:这个事我是有心理准备的,美国排协也不是今天才看中你的,对不对?你就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决定,不要有太多顾虑。我看国内大多数人都挺理解你的,倒是他们现在都在担心你和我,真要有一天成了对手,怕咱们俩不自在。最多咱们以后会暂时是场上的对手,下来还是好朋友。 

  2005年农历大年三十,美国排协正式宣布聘请郎平担任美国女排新一届主教练。陈忠和听到消息后,第一个打电话给郎平表示祝贺。 

  上任后郎平率队打的第一个重要战役就是6月的世界女排大奖赛,第一站就要回到她的祖国。因为郎平,“和平之战”未战先热。 

  在主持人请她预测这次比赛前景时,她拿起话筒说的第一句话是:“因为在座的都是中国记者,所以我先用中文讲话”;后来,她还特别补充说:“希望中国女排拿到冠军”,并坦言:“如果我能当好美国队主教练,那也是为中国人争了光。” 

  百忙之中,郎导接受了我的专访。我问她:“您知道这场比赛被大家称为‘和平之战’吗?”郎平回答说:“知道,但是我不喜欢这样的提法。其实不管是‘和平’还是‘平和’,意思都非常好,我都挺喜欢;可是一加上‘之战’就变味了,一下子把我们弄对立了。我和忠和又不交战,是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比赛,而且这么说感觉不像是比赛,倒像是发动一场战争,让人不舒服。” 

  三个月后,美国女排就在2005年9月的中北美洲锦标赛上,力克古巴女排,抢走了中北美地区唯一一张世界女排大冠军杯赛的入场券。 

  大冠军杯开赛第二天,美国女排3比0干净利落地赢了中国女排。美国姑娘们个个非常兴奋,但郎平没有露出半点笑容…… 

  中国女排真的走下坡路了吗?我怀着不安采访了陈导。“除了用人,您在战术上打算有哪些创新?”他回答说:“要赢对手就必须全面熟练,快速多变,减少失误,抓住战机。我们要不断变化、丰富进攻套路,把战术运用得更准确更合理。” 

  大冠军杯折戟回国,陈忠和把冯坤、杨昊、张娜悉数送进医院治伤。他坚信,队伍一定又会重新生龙活虎起来…… 

女排“三笑” 最动人的3张笑脸 
 
  王一梅 笑着减肥 两月瘦掉34斤 

  陈忠和的路,从来都是趟出来的。2007年新年伊始,他下定决心,再披荆斩棘趟开一条血路。他打算全面启用年轻球员,给有希望担当重任的新生力量为期一年的锻炼时间,不惜重金送冯坤和赵蕊蕊两个尚具发展空间的老队员赴美治疗伤病,给她俩一年时间彻底康复。王一梅就是这时被陈导重用的主攻手。 

  集训第一天队员到漳州报到,刚一看到王一梅,陈忠和就崩溃了。其实王一梅自己在家收拾行李的时候,想到就要去国家队报到,就已经先崩溃了。 

  去年打完世锦赛、亚运会以后回家,每天没有那么大的运动量了,王一梅的体重小有反弹。不过当时情况还好,要命的是后来脚上长了个鸡眼需要卧床休息,她的体重开始猛增。等过了春节再一上秤,体重秤的反应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到了国家队第一件事还是称体重,王一梅都不好意思往体重秤旁边走,不过这一次陈忠和没跟着她,她心里暗自庆幸。可没想到她站上去,秤上没有显示,下来再站上去,还是没有显示,大梅慌神了。 

  其实陈忠和看见大梅人胖了一圈,就估计她的体重超过100公斤了,而那个电子体重秤能够显示的最大值只有100公斤。 

  正在这时陈忠和叫她了:“大梅,怎么样,多重啊?” 

  大梅无言以对,被追问了好几次以后,她才低声回答:“我看不到显示。” 

  “你二百多斤了,可不是看不到显示嘛!”陈忠和很生气。 

  去年一年,在陈忠和的严格监督下,王一梅的体重好不容易控制在了90公斤左右,为此陈忠和操了很多心,王一梅受了不少苦。这一不留神她又长了将近30斤肉。 

  “年年减肥年年肥,真是没有办法!太不自觉!你这么重哪能跳得起来?马上给我减肥!”陈忠和厉声发令,大梅不敢怠慢,却也心生委屈:自己就是这么一个喝凉水都长肉的大块头儿女孩,还没敢放开吃呢,怎么又成了这个样子! 

  一说减肥,王一梅就知道有多苦的日子在等着她,但是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上午四个多小时的训练,下午再四个小时,全队的训练就已经快把人累散架了,王一梅还得加课,骑一个小时自行车减脂。好不容易练完了,已经饿得前心贴后心了,快步走进食堂,就看到陈导正在那里盯着她,顿时没了吃饭的心情。队医指导她拿些低热量有营养的填饱肚子,她只能对着那些想吃的炒菜咽咽口水,然后独自吃她的营养餐。 

  在减肥正式开始前,她称了准确的体重:108公斤!大梅身高1米90,体重高达216斤,确实是有点离谱了。为了2008年奥运会,大梅已经没有退路了。 

  因为大梅减肥是在封闭环境中进行的,所以真正的减肥过程,我们不得而知。只是在两个月以后,在2007年中国女排第一次正式亮相时,当我们看到大梅的变化,一个个吃惊得睁大了眼睛。她真的是瘦了,脸小了,胳膊细了,有腰身了,腿有形了,变漂亮了!91公斤的大梅,站在中国女排的队员当中,已经不再是去年那个膀大腰圆、十分抢眼的胖姑娘了。 

  虽然减肥成功,但是说起减肥这事,大梅仍然愁眉苦脸。那天当着我们一大群记者的面,封大夫让大梅练腰腹背肌。为了增加难度,他在大梅的肚子上放上了中国女排的医药箱以增加负重,还让她在两腿间夹一个实心球。我问大梅这样的姿势要坚持多久,她可怜巴巴地指着封大夫说:“哼!完全看他心情。” 

  在中国女排的队员中有一种说法,陈导脸上的表情像是王一梅球场上表现的晴雨表,由此可见陈忠和对王一梅的看重和期待。随着大梅接近标准体重,陈忠和的心情也好了不少。但是王一梅只是中国女排的十二分之一,陈忠和还有操不完的心。 


  魏秋月 甜甜一笑 决不在大家面前哭 

  下了锻炼魏秋月的决心,陈忠和就赶快把冯坤送到美国治伤去了。球队一般要配备两个二传手,他却安排另一位老二传宋妮娜暂时离队,他给魏秋月找的替补,是比魏秋月还年轻、还没有经验的北京小女孩韩旭。陈忠和此举,是给魏秋月断了后路,也是给自己断了后路。魏秋月必须顶下所有的比赛,在压力中尽快提高,顺利接冯坤的班。 

  其实魏秋月早在三年前就引起了陈忠和的注意,只不过那时她年龄还太小。而且那时陈忠和也没有料到如日中天的中国女排会这么快就闹起了人荒。 

  那是在2004年的天津国际女排精英赛上,国家青年队和国家队打了一场比赛。作为国青队的主二传,当时年仅16岁的魏秋月身高已经比较突出了,在场上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不仅组织进攻比同龄的二传手稳定老到,而且她还多次伸出那长长的手臂拦住了杨昊的重扣,这给陈忠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之后,陈忠和开始留意这个不错的二传苗子。 

  魏秋月得知陈忠和要把自己调到国家队重点培养,第一反应不是喜悦,而是忐忑。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只有500多天的时候,突然让她来挑中国女排主二传这副重担,她之前连想都没敢想过。 

  结束女排联赛直接到漳州报到,魏秋月放下行李还来不及喘口气,就被陈忠和叫到房间。 

  “小魏,球队现在的情况你也了解,这次调你入队,你要准备,肯定要吃很多苦。当然这对你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希望你能好好把握住,努力提高自己,一定要顶住。另外,从明天开始,你每天提早半个小时来训练,时间很紧,我们得抓紧时间补课。” 

  第二天一早,队友们还在吃早饭,魏秋月就进训练馆了。陈忠和已经站在场里等她:“小魏,我们开始吧!” 

  培养一个二传手非一日之功。“迟到”的魏秋月知道自己要补的课很多,希望能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训练中,但是跟队练起来她才发现,球队从上午8点练到12点,下午从3点练到7点,陈导还要额外给她加课,时间紧得连留给自己加班加点进步的机会都没有。刚开始她不适应,空有一身的劲儿,总觉得使不上。 

  “那时我甚至做梦都想插上翅膀往前飞,快一点进步,陈导也看出我在跟自己着急,总是劝我饭得一口一口吃,大家都有足够的耐心等我。其实我知道是在安慰我,全队哪有那么多时间等我呀!我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常常会否定自己,感觉特别迷茫。” 

  陈忠和对队员要求严格是出了名的,训练没有达到他满意的程度就不下课。2006年时陈忠和也曾短暂地调过魏秋月,只是那时她是“救火队员”,充其量算是体会过这种气氛,但绝没承受过这种压力。2007年随着她升任全队组织核心,一堂训练课上她的表现就成了全队的焦点。 

  “我是二传,如果我不能拿出令陈导满意的状态,整个主力阵容的训练就不可能过关。”可以想象魏秋月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后来她慢慢习惯了。从早上起床一睁开眼,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排球,晚上睡觉之前脑子里想的还是排球,训练的内容都像过电影一样在她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出现。她的生活,完全被排球占据了。 

  那段时间记者见到陈忠和,经常会请他点评一下这个小将,但是每次陈忠和都一再强调的都是魏秋月十分坚强。搞得我们记者在底下议论,这个看上去温婉如玉的女孩子,被以坚强著称的陈导称赞坚强,她是真的坚强吗?还是没有眼泪? 

  后来在一次聊天时我问了魏秋月这个问题,她甜甜地一笑说:“我怎么没有眼泪啊?是我不想让教练看到我脆弱的一面。在队伍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我更不能在大家面前哭,那样会影响教练和队友的信心。每次想哭的时候,我就暗暗地跟自己说,你一定要坚强起来,忍住,别哭!实在忍不住,就找个没人的地方偷偷哭呗!” 

  从漳州到郴州,前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对于魏秋月来说,三月炼狱生涯却比三年还要漫长。 

  每天晚上睡觉前,魏秋月都要看看桌上的日历,数数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多少天。只有在那时,她才会感觉时间过得飞快。 


  周苏红 笑对不幸,“我坚强会让他更坚强” 

  2007年的中国女排中,周苏红特别引人注目。在这支新人担纲的球队里,世界杯和奥运会冠军的主力成员,只剩下她一个人还在担当主力。漳州集训一开始,她就被任命为中国女排的新队长。 

  在队伍青黄不接的时候当队长,这个工作不好干。周苏红心知肚明,但是她很乐意承担这个重担,她说自己责无旁贷,在队伍困难的时候,总得有人顶起来。 

  因为自从2003年第一次看中国女排比赛,我就感觉只要这个皮肤白皙、喊声响亮的“7号”在场上,就不用担心球队的士气不够高涨。只要周苏红在场上,我就会相信我们的球队还有希望。 

  细节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美。训练中有队员倒地救球,地上湿了一片,有很多次都是周苏红快步跑到场边拿毛巾,再迅速跑进场地,蹲在地上认真擦拭地板上的汗水。有时她擦完还不放心,还要再仔细地检查一遍,直到确认没有问题,才示意教练继续。 

  比赛场上,她又是最拼命的一个。特别是在2006年世锦赛时,她旧伤未愈,又添新伤,但是仍然咬牙坚持。 

  后来我知道,她谈恋爱了,和中国男排的接应二传汤淼。2007年年初,内部传来两人领证结婚的消息,我听后马上打电话给她,她特别幸福地告诉我:“其实我们领证已经有一小段时间了,只是没有对外讲。我们现在都是国家队队员,还得以事业为重。还请你替我们保密啊!等奥运会以后,我们会开心地说出我们的秘密的!” 

  因为这个约定,我一直没有写过周苏红和汤淼的爱情,就一直等着,等着到北京奥运会以后再分享他们的甜蜜。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仅仅半年后,汤淼就在去俄罗斯访问比赛时意外遭受重伤,面临瘫痪。 

  得到消息的当晚,我很为她担心,一边感慨这对爱侣的命运,一边为艰难前行的中国女排忧虑。但是临睡前,我听到了一个让我立刻涌出热泪的消息:虽然得知爱人汤淼重伤,周苏红顿时哭成了泪人,但是她非常坚强地留在中国女排,没有落下一堂训练课。 

  自从汤淼突然遭遇重伤,在和周苏红有限的几次见面时,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更别说开口提出采访要求了。但是作为记者,我终于还是残忍了一次。 

  在汤淼受伤一个月过后,在编辑三番五次的“逼迫”下,我不得已向周苏红开口了。我俩这番谈话,是认识三年来聊得最深的一次。她的回答数次令我哽咽。 

  马寅:汤淼出了这么大的事,你还能笑着面对,是发自内心的吗? 

  周苏红:你认为我是在强颜欢笑吗?我不会的。跟集体在一起的时候,大家的快乐能够感染我的。而且我对自己说过,要么不回到队里来,既然决定回来就要表现得和过去一样好。 

  马寅: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啊?你的生活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周苏红:生活确实是改变了很多,但是在人生的困难面前,悲观痛苦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我需要自己坚强起来,用笑来鼓励自己,而且汤淼他也需要我的笑,我每天哭哭啼啼的,只会让他更伤心。我跟他说过,他坚强所以我坚强,我坚强会让他更坚强。 

  马寅:你怎么可以做到这么坚强啊? 

  周苏红:陈导就是我很好的榜样啊!他前半辈子受了那么多的苦,能很乐观地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在汤淼刚出事的时候,陈导就对我说过,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磨难,你只能勇敢面对,你不去勇敢面对,磨难也仍然要考验你。当然并不是听了陈导的话我就能完全想通,特别是想到汤淼正在经受痛苦,我还是会很难过。但是跟着陈导这么多年走过来,从面对胜负得失到面对人生考验,我们这些队员都学会了很多。前两天我还和杨昊说,我们能碰到陈导这么好的教练真是很庆幸。 

  马寅:离开汤淼为奥运会努力,就没想过你的付出未必会得到回报? 

  周苏红:我对自己、对球队还是很有信心的,当然不是没有考虑过困难,但是绝没有过多地考虑得失。去年世锦赛我们跌得很惨,那时我也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但是动摇只是很短暂的过程,我明白我不是输在年龄和能力上,是意外受伤限制了我。走过世锦赛的艰难,我们都更坚强了。奥运会的竞争会更激烈,但是我们不会因为艰难就放弃突破的机会,更何况我非常喜欢打排球,我相信只要尽力了,不管是什么结果都可以坦然接受。 

赵蕊蕊 梦寐以求的奥运之旅
 
赵蕊蕊抓住分分秒秒,“跑进”奥运 
 
  意外受伤,分分秒秒恢复身体 

  “2004年3月26日上午,福建漳州,在一堂普通的训练课上,将要起跳拦网那一刹那,来自赵蕊蕊右腿的一声异响宣告了悲剧的发生。放声尖叫失声痛哭的不只是顿时疼得浑身哆嗦的赵蕊蕊,训练场里乱成一团……” 

  五月的一天,在北京体育医院的病房里,赵蕊蕊架着双拐出现在我面前。“你觉得我还有希望去奥运会吗?”她上来就问我。 

  刚刚做完手术时,赵蕊蕊也问过医生:是不是100天后,我的腿就能恢复到受伤前的样子?医生无语,只能说:即使你可以去奥运会,你也不可能是去年拿冠军时的那个赵蕊蕊了。这个追求完美的天秤座女孩,被深深地刺痛了。受伤前的她,是女排的头号球星。 

  手术后看到前来探望的主教练陈忠和,她只关心一个问题:“陈导,您会带我去奥运会吗?” 

  “只要你站起来,能走路,不拄拐,我就带你去奥运会!”听到主教练这样的保证,赵蕊蕊的确很受鼓舞,眼泪夺眶而出。 

  后来她可以下地了,就让妈妈帮她找来自己受伤前为备战奥运画好的战术示意图。可是在雄心背后,我眼前的赵蕊蕊还只能架着双拐在病房里小心翼翼地移动。“你……能行吗?”“不努力试一下怎么知道行不行!”我被她的执著感动了。我俩的友谊,在这种休戚与共中迅速升温。 

  历经100天的努力,按照陈导所说的,她站起来了,能走路了,不拄拐了,甚至还能小跳几下了,但是这样的赵蕊蕊,就能随中国女排出征奥运会吗? 

  “如果对于球队来说是个没用的人,那陈导就是带我去,我也不会去的!”赵蕊蕊是个非常要强的女孩,她很害怕自己最终踏上梦寐已求的奥运旅程,靠的全都是感情分。 

  七月到了。雅典奥运会的脚步更近了。赵蕊蕊的归队日期定在了7月19日。归队前的最后15天,是她最后的机会,她打算抓紧分分秒秒恢复身体和技术。她给自己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力求在归队之前能把自己作为副攻手的几种得分手段都练到。她的进步快到了一天一个变化。 

  每天晚上,她都要给陈导发短信,汇报自己的情况。她是希望教练知道,赵蕊蕊到奥运会时绝对不会是个废人。 


  “你说的这些商场我都没去过” 

  归队前一周的那个周六,她完成了一堂大运动量训练课。她第一次完成了移动中的拦网、跑位和真正意义上的扣球。恢复的速度带给她信心,收拾行装归队,她做的都是去雅典的准备。 

  周六晚上她打电话给我,说第二天想去弄弄头发,买点东西。她觉得我的发型好看,想去我弄头发的那家理发店,我帮她预约了,一切顺利。可是在计划购物路线时,我遇到了难题。 

  听说她想购物,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张北京各大商场分布图,相信这是绝大多数女孩的本能。我问她:“你想去哪里逛,是国贸、赛特、燕莎还是SOGO?” 

  没想到她回答说:“听你的!这些商场我都没去过,去哪家都行。我只知道新世界,因为离我们的公寓近,平时我们几乎不放假,根本没时间出去逛。” 

  在北京生活了七八年的赵蕊蕊居然连几家知名的大商场都没去过,这真是让我非常吃惊,更让我对她,确切的说是对我尚不熟悉的整个中国女排肃然起敬。 

  国贸里有许多名品店,橱窗里摆放的都是那年的最新款式。我以为以赵蕊蕊的知名度和收入,她会和我其他那些球星朋友一样,对那些奢侈品很感兴趣,没想到走过那些名品店时,她连头都不转一下。她不喜欢Louis Vuitton吗?对PRADA也没兴趣? 

  看着她高大的背影,我正在这么寻思着,就听到她问我:“这商场里有没有‘屈臣氏’啊?我比较喜欢逛那种店。” 

  进了“屈臣氏”,她如鱼得水,活跃起来了,一边看还一边给我介绍哪种商品又便宜又好用,选了很多方便轻巧的必需品,说是担心自己的腿不好,回到队里不能加入搬运行李的队友当中,如果自己的行李太沉的话,会给大家添不必要的麻烦。 

  正告球迷:“我们应相互尊重” 

  我曾经跟很多明星运动员出去吃饭逛街,他们被路人认出,要求签个名合张影的事我见得太多了。不过因为他们的身材无异于常人,所以稍加掩饰再戴上副墨镜,就可以蒙混过关。但是像赵蕊蕊这样的“高妹”就不行了。 

  那天在国贸,自打她从车里钻出来一直到中午坐下吃饭,路人就没有认不出她的,就算有人一开始并不很清楚她是谁,也会因为她将近两米的身高而注意她,进而想起她是打排球的赵蕊蕊。 

  国贸商城里的人已经算少的了,可是走到一层华润超市附近时,要签名想合影的人还是挡住了她的去路。我又紧张起来:她的腿刚刚恢复了100多天,还很脆弱呢!如果哪位不注意碰了或是踢到她,再出问题就麻烦了! 

  幸亏我事先想到了这些,请我表弟出来“护驾”。这时,他这个大个儿“保镖”的作用凸显了出来。只见表弟站在赵蕊蕊身前,为她让出一些空间,并提醒那些热情的球迷她还有伤在身,小心她的腿。大家都很配合地往后退了退,赵蕊蕊微笑着满足了大家签名合影的要求。 

  不过有一个球迷的要求被赵蕊蕊很不客气地拒绝了,这让我又一次见识了她的倔强。拒绝的原因是那个球迷递给她一张皱巴巴的纸要签名,她拿起来看了看,见背面已经画得乱七八糟,就很不高兴地把纸退还给了那个球迷:“请你换一张平整干净的纸好吗?” 

  那个球迷很为难,说确实没有别的纸了,就签在那张纸上算了。 

  赵蕊蕊想了一下,还是拒绝了:“那就下次有机会再签吧!” 

  那个球迷还不想放弃,追着她问为什么不签,她的回答平静而坚决:“因为我们应该互相尊重。” 

  过完那个周末,赵蕊蕊归队倒计时,就进入了最后的七天。 

  她的恢复进程进一步加快。出发之前,她已经能跃起十几厘米,并能多次完成进攻和拦网。 

  在归队前的最后一次复查中,专家认为赵蕊蕊的腿伤恢复比预想的还要好,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到合肥正式归队已经完全不成问题了。或许是离归队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赵蕊蕊关心的话题,除了球队,就是复出。 


  负伤训练,只为奥运 

  7月20日上午10点,中国女排在合肥红三环体育馆列队集合。时隔115天,赵蕊蕊终于再次成为这支队伍的排头兵。 

  训练课刚一开始,赵蕊蕊就拉着负责她技术训练的资深教练戴廷斌找到陈忠和,希望在全队训练的空隙,自己也能上场扣扣球,拦拦网,找找感觉。陈忠和也正有此意,三人一拍即合。 

  全队的扣球训练,其他队员和二传冯坤配合过一轮后,陈忠和安排赵蕊蕊也上去打两下。到了拦网训练,也是别的队员先练,都练完了,赵蕊蕊也上去拦几个球。得到这样的机会,赵蕊蕊当然很想把自己在北京单独训练时取得的成果拿出来展示一下,但是受伤以来第一次和队友配合,她根本无法克制自己的不适应,特别是腿伤留给她的心理阴影,更是让她每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略显迟缓。 

  赵蕊蕊也感觉到了自己的问题,敏感的她看出陈忠和对她的训练情况不太满意,“我扣完球总忍不住看看陈导,有好几次他轻轻摇了摇头。” 

  上午训练结束时,赵蕊蕊和陈忠和的心情都不好。前来采访的各路记者请陈忠和谈谈赵蕊蕊的恢复情况,他只留下一句 “看来时间对于她来说还是太紧了”就匆匆告辞,走在后面的赵蕊蕊则表情木然。 

  看着他们的背影渐渐远去,记者们都在议论赵蕊蕊到底行不行,还能不能去奥运会。在此后的二十几个小时里,包括陈忠和和赵蕊蕊在内,这个疑问确实在所有人的心中盘旋。 

  第二天赵蕊蕊重整旗鼓再次向陈忠和请战。陈忠和欣然同意。不过他没有想到,赵蕊蕊的表现简直与前一天判若两人!她甚至让人看到了她昔日的风采! 

  有趣的是,当全队训练结束,赵蕊蕊开始到网前与冯坤配合时,陈忠和正应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邀请在场边接受采访。赵蕊蕊每扣一个球,都会转头看看陈忠和,见几个球打完,陈忠和还在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她做了个鬼脸,那表情仿佛是在说:“陈导,你怎么还说呀,你快点儿看看我呀!” 

  陈忠和好不容易接受完采访走进场里,此时赵蕊蕊已经连续扣了两组好球了。接下来在主教练的注视下,赵蕊蕊把余下的几组球扣得比之前更加漂亮。 

  干净利落地扣出最后一个球后,冯坤带头给赵蕊蕊鼓掌,姑娘们的掌声响成一片…… 

  满脸汗水的赵蕊蕊也终于看到了陈忠和的笑容,听到了这位一向要求严格的主教练难得的赞许和体贴:“不错,本来想安排你下午自己接着练扣球的,看你扣得这么好,而且量也够大了,下午大家开准备会时你就只练练身体吧!还在恢复当中,不要太心急!” 

  有了这次“闪亮登场”,赵蕊蕊信心大增:“到奥运会还有三个星期,我每天都有进步的话,陈导一定会带我去雅典的!” 

  141天后,只在雅典奥运会上站了三分钟 

  人生有一种际遇,叫做奇迹。赵蕊蕊用135天战胜突如其来的伤病搭上了去往雅典奥运会的末班车,绝对是一个奇迹。 

  在球队宣布参加奥运会的最后12人名单中听到自己的名字,赵蕊蕊百感交集:“我终于可以去奥运会了,不过现在还不是感动和感慨的时候,我还得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会继续努力,希望在奥运会的比赛中能为球队做出贡献!” 

  住进奥运村的那个晚上,她的心情从未有过的好。就是在那一天,我从北京出发,取道巴黎飞往雅典。上飞机之前,我收到了赵蕊蕊的短信:“一路平安!咱们雅典见!” 

  到了雅典,我就成了赵蕊蕊参加奥运会的见证者,虽然真正的过程只有短短的三分钟。 

  2004年8月14日当地时间晚上八点,雅典和平与友谊体育馆。通向桔黄色排球场地的灰色地板上,雅典奥运会的会徽和奥运五环可以作证,中国女排的“第一高度”、骨折受伤141天的赵蕊蕊在奥运大赛打响时确确实实站到了奥运会的比赛场地上。 

  谁也没有想到,属于赵蕊蕊的奥运比赛,只开始三分钟就宣告结束了。再次受伤之前,她的身体不是没有发出过警报,只是这个警报来得太迟了。在比赛开始前,在赵蕊蕊已经和队友一起站在通向内场的通道里时,她刚刚恢复的伤腿突然有些隐痛,痛点就在受伤的位置附近,这让她心头一紧。恰巧这时,陈忠和问了她一句“能行吗”。她犹豫了一下,努力地点了点头。赵蕊蕊深知出场前几分钟发生的事情会对教练员运动员的信心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所以到了那个时候,她已经不能说自己不行了。 

  她装作若无其事地走上了奥运赛场。她只在这个赛场上站了三分钟。 

  中国女排的第一次进攻,冯坤传给赵蕊蕊一个身后球,赵蕊蕊心领神会,快步绕到冯坤身后要打一个长距离背飞。就在起跳那一瞬间,她的动作有点不对劲,球没有打成,人落下时一瘸一拐的。她连忙举手走到场边,中国队马上换人,由18号张萍替下8号赵蕊蕊。比赛继续进行。 

  其实那个时候她已经意识到自己是旧伤复发,并将就此与赛场告别了,但是她为了不影响教练和队友,仍然故作轻松,努力微笑,她的表现一度让站在看台上的我也感觉“应该没什么大不了”。 

  直到后来志愿者抬出了担架,我才猛然意识到情况不妙。看到赵蕊蕊被担架抬往看台另一端的安全门时,我终于坐不住了,飞奔着跑向看台的另一端。 

  担架上的她,身穿中国女排的红色比赛服,腿上搭着外衣,不知是天气太热还是伤处疼痛,她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你……怎么样?”我边说边掉泪。她竟然非常冷静,还笑着帮我擦眼泪。 

  “别哭别哭,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国内好像有直播,你赶快记个电话号码,帮我给我爸妈打个电话,告诉他们我没事,就是感觉不太对,去拍个片子看看好放心!”为了帮我冷静下来,她还拍了拍我的脸。 

  我以为她会哭,可是她没有。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如此冷静。 

  医护人员把她抬上救护车时,她甚至还回过头,冲我笑了笑,挥挥手。 

  但是那时,我只能木然地站在原地,目送着救护车载着赵蕊蕊走远,听着刺耳的警报回荡在雅典的夜空。 


                                            摘自《新闻午报》2008/8/24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电脑奇才比尔·盖茨的学生时代
  • 活在“拼”时代 宝玉拼了啥
  • 揭秘庄子养生四大法宝
  • 三国时代最成功赢家绝非曹操刘备
  • 活在“拼”时代 宝玉拼了啥
  • 康辉:张开触角接受多方面知识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