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山丹发现近现代“岗楼”与掩体 属防卫设施

时间:2011-12-28 14:47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中新网兰州12月28日电 (记者刘薛梅)记者今日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独立烽火台调查队日前在对山丹县境内的部分墩台进行调查时,调查到一批近现代岗楼、掩体,专家分析,这是自卫性的防卫设施。

该调查队在山丹陈户、大马营、霍城、李桥等乡镇和山丹军马总场及军马三场区域调查到的这批近现代“岗楼”共40座,均为夯筑空心体,底部边长6-10米,高5-9米,内部自顶至底多呈方柱形、立斗形,个别呈圆柱形。有的带有螺旋台阶,有的空心以下挖通山体建有暗道设施,暗道进口一般有多条,均在四面崖坡底部。

因开垦耕地、挖掘取土、人为拆取木料、攀爬、牧羊踩踏、暴雨冲刷、风蚀、地震等人为与自然因素的破坏,“岗楼”顶部及四壁均有不同程度的脱落损坏,部分墙体顶部坍塌。此外,还调查发现与“岗楼”形状近似、被当地称为“风水墩”的实心体瞭望台3座,均夯建在居住地周边较“空”地带,平面方形,立面覆斗形,夯土内夹杂栣木和木楔。

调查发现,防卫性掩体有红山防卫掩体、平顶山防卫掩体2处,均保留主通道、窑窝、环壕、岗楼、瞭望台等遗迹。如红山防卫掩体在大黄山西北侧边缘的红山顶部南北向“S”形山梁背脊开挖,东、南、西三面沟壑环绕,北端通往顶部道路被挖断。掩体南北长250米、东西宽8-30米。地表残存一条南北向的主通道,主通道两侧有若干小型窑窝,可容纳70-80人。山梁顶部还有周长600米的防御环壕,壕边土垄顶部残存围墙。掩体南端接一座空心岗楼,空心体以下挖通山体建有暗道设施并与掩体相通;北端有一座实心瞭望台,台体西侧整体塌陷。

记者了解到,这批岗楼、瞭望台与明代黄土夯筑的烽火台、敌台或驿站外形、体量大小十分相似,但均不带燧体设施,建筑形式、用材、功能各有不同,当地人称之为“防贼墩”。为了与长城沿线的古代墩台相区别,调查人员把这类遗迹暂名为“岗楼”。专家分析认为,山丹县在晚清至民国时期战乱频仍,当地百姓不堪忍受,就修建了自卫性的防卫设施,这批“岗楼”与掩体调查为研究此段历史提供了佐证。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省博物馆“国宝省亲”首站:115件文物将在出土地平凉展出
  • 甘肃夏河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2019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 甘肃武威天祝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
  • 我国发现迄今最早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动物化石
  • 2019首届国际当代陶艺作品与马家窑出土陶器展在甘肃举行
  • 甘肃夏河县人类下颌骨化石: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最早活动时间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