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现场
此次出土的古代用来蒸饭的甗
昨日,记者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青临高速青州市郝家庄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颇有斩获:在150米的遗址发掘中,出土不同时期陶、石、骨、铜等各类文物40余件和众多的陶器碎片,这为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古人对吃很在意
陶杯再现制作精湛陶工艺
据考古人员介绍,该遗址位于素有文物宝库之称的青州市境内,早年青州市博物馆曾进行多次调查,采集有丰富的文化遗物。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大量岳石文化的遗物。因青临高速的修建要求,从9月份开始,山东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科研人员入驻并开始对高速公路影响到的部分遗址进行保护性发掘。
昨日,记者在省考古所有幸见到了部分精美的出土文物,其中一些三足陶器引起了记者注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制作工艺精湛的陶器都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个子矮胖,三足中空,口沿向外倾斜的陶制器皿叫作鬲,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古人用来煮饭的炊具,大体作用相当于现代的锅,而体型匀称,三足有柄,边沿上还伸出一条小舌头的则是鬹,是古人特别烧制出来的酒器。此外还有专门做蒸饭的甗(yǎn),这个器皿也是三足,不过体型上却比较瘦高,中间还有很独特的收腰设计。工作人员解释说,从这些种类器皿就可以看出龙山文化时期,居住在这一带的居民丰富多彩的生活,至少饮食文化已经很发达了。这个蒸饭的器皿作用原理就相当于现代的蒸笼。以收腰部分为界,下面的空间盛水,中间依靠收腰承载上面盛放要蒸做的主食,加热之后,下面的水沸腾就能烹制出非常美味的食品。
“龙山文化最让人称道的还是他们的制陶工艺。”考古所研究员何德亮拿起一个陶制单把杯介绍说,龙山文化是陶文化的巅峰时期,制陶工艺非常精湛,而这个杯子就能做简单的佐证。记者注意到,这个杯子壁厚不到两毫米,在4000年前依靠纯手工制作的年代,简直不敢想象。据何研究员介绍,龙山文化的制陶工艺几乎达到了薄如蛋壳的程度。
奇怪器皿四不像
如何命名难倒专家
考古人员介绍说,同时出土的除了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还有不少的岳石文化时期的器皿。考古人员介绍说,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首次发现于我省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这一时期磨光黑陶数量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而后期的龙山文化,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岳石文化因位于平度市大泽山镇东岳石村得名。
岳石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遗物有独特的造型和风格,一改龙山文化的细腻精湛风格,显得更加粗犷豪放,除了保留器皿的基本功用之外,几乎没有多少审美要求和制作规范,简单说“只要能用就行”是这一时代器物的特点,不过这一特点也给这些文物的命名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何研究员向记者展示了一件暂时被定名为鬲的岳石文化时期的文物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因为特征不明显,在这件文物出土的时候,几位主要工作人员为给这件物品确定名称时还专门进行了一番探讨。最后还是没能下定论。曹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