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十九路军军长为什么说永远不忘记杜月笙

时间:2012-04-23 09:31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佚名 点击: 载入中...




  作为解放前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杜月笙留给世人的印象总是心狠手辣。坏人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杜月笙因热心慈善,曾被推选为经国民党改组后的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十九路军永不忘杜月笙”

  杜月笙的慈善生涯始于1922年浙江的特大水灾。当时在上海的浙江籍人士发起募捐游艺大会,杜月笙高中头奖,他就当场捐出了300元大洋赈济灾民。 如果说这次捐赠是顺水人情的话,在1927年前后他进入工商界后,就开始积极参与赈灾了。他曾倡议将喜丧仪礼移作赈款,把黄金荣64岁寿仪大洋50288 元移助赈款。

  1932年“一·二八”抗战中,杜月笙等人组织了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他在学生界和文艺界组织起战地服务团,又在工商界带头募捐,并在战火中驱车到十九路军军部,送去大量罐头食品和生活用品。蔡廷锴曾经动情地说:“35天血战,十九路军永远不会忘记一个人,这就是杜月笙先生。”

  进口千套防毒面具送八路军

  正因为他在灾荒赈济和日常慈善工作上的成绩,1934年11月,杜月笙被推选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副会长。

  随着日军的入侵,杜月笙也把慈善重心转向了战士救护。他联合各团体组织上海市救护委员会,成立多支救护队,创立24所临时救护医院,并特约公、私医院16所收容受伤军民。据统计,在他的领导下,有4万多名受伤军民得到妥善救护。此外,他还应潘汉年的要求,从国外进口了1000套防毒面具,专门送给八路军使用。

  至抗战结束,红十字会所救护的军民总数统计达260万人。杜月笙在其中出了大力,很多救护物资、车辆,都是在他的号召下募集到的。

  醉心慈善有私心成分

  杜月笙为什么这么关注慈善呢?这里面有他任侠尚义的性格和支持抗日的爱国热情使然,但其中也不乏精明算计。

  杜月笙知道凭自己干的违法勾当永远都上不了台面,他想改变形象,途径就是慈善。通过一系列的慈善行为,他顺利地洗刷干净了自己,身份也得到了提升。蒋介石、汪精卫都曾亲笔题词称颂他,蒋的题词是“乐善好施”,汪的题词是“仁民爱物”。(摘编自《翻阅日历》)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汉阳造”真的很差劲吗?
  • 八路军三个师番号原来属谁
  • 八路军中的德国医生汉斯·米勒
  • 顾炎武为何不顾五十九岁的“高龄”仍坚持纳妾?
  •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七十九次特大地震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