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战争:用铁血书就“军事百科”(2)

时间:2012-05-04 08:30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同样在5月2日,英国“征服者”号核潜艇在海上封锁区南角发现一支阿根廷舰队,其中包括“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征服者”号将情况向伍德沃德指挥官作了汇报。伍德沃德征得伦敦的同意后命令“征服者”号发动攻击。受到鱼雷攻击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很快沉入海底。阿根廷隆巴多将军随后命令“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撤出马岛海域。

    海战不利持续空袭

  尽管海上作战不利,阿根廷战机始终保持着对英军的空中威胁。

  5月4日7时50分,阿军一架“海王星”巡逻机在雷达上发现一艘英国军舰。8时14分和8时43分,“海王星”又在斯坦利港以南100英里处发现两个目标,其中一个是大型舰艇。9时45分,2架阿根廷“超军旗”战机升空,它们都挂载了“飞鱼”导弹。11时04分,2架“超军旗”各自发射1枚“飞鱼”导弹。其中一枚导弹击中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中部,“谢菲尔德”号的轮机舱被完全摧毁,大火开始蔓延。17时50分,大火完全失控,随时可能威胁到弹药库,舰长不得不下令弃舰。

  在之后的两周,英阿两国不时爆发短暂交火,双方互有伤亡。5月14日夜间,50名英军分乘3架直升机从“竞技神”号起飞,炸毁了佩布尔岛上的1座军火库,还炸毁11架阿方飞机。阿军的1架“天鹰”攻击机则向英国“格拉斯哥”号护卫舰投放了1枚1000磅炸弹,护卫舰被砸了一个大坑,幸好炸弹没有爆炸。

  英军登陆阿军阻击

  5月20日深夜,经过伪装的英军特种部队和陆战队在夜色掩护下肃清了东马岛西北部的卡洛斯港周围的阿方阵地。21日凌晨,英军2艘船坞运输舰和一些两栖舰在卡洛斯港周围的4个滩头实施登陆,只遇到轻微抵抗。在援军和装备迅速上岸后,英军很快将阵地扩大到方圆10平方英里的范围。

  为了抵抗英军的登陆行动,阿根廷飞机成群结队地攻击支援登陆的英军舰船。英“安特里姆”号、“亚尔古水手”号护卫舰被相继炸伤,“灿烂”号被炮弹击中,“热心”号被炸弹击沉。阿根廷方面损失17架飞机,却没能阻挡英军登陆。

  5月23日,阿根廷的“天鹰”攻击机投放的2枚1000磅炸弹命中英舰“羚羊”号,其中一枚爆炸,引爆弹药库,葬送了这艘21型护卫舰。

  后力不继阿军败北

  5月24日,阿空军改变战术,转而袭击英国两栖舰,虽然一些炸弹命中了目标,但很多没有爆炸。

  25日,阿根廷战机再次出击,英军“大刀”号护卫舰的舰载直升机被击毁。“考文垂”号驱逐舰被1000磅炸弹击中船舷后沉没。25日晚些时候,阿军“超军旗”向“无敌”号航母发射2枚“飞鱼”导弹,虽然电子对抗措施使2枚导弹偏离,但其中一枚正好击沉英国“大西洋运送者”号货轮,上千吨重要物资随船沉没。

  随着战争伤亡的不断增加,阿根廷空军只能发动有限进攻。在岸上,训练有素的英军地面部队不断获胜。6月8日,阿军空袭希拉夫湾滩头的英军,击伤“普利茅斯”号护卫舰,击沉2艘登陆舰。但此时英军在岛上的地面部队已有足够兵力将战争进行到底。很快英军控制了斯坦利港外围,对阿军形成合围。阿军岸防部队唯一的反击就是用最后一枚岸基“飞鱼”导弹击伤英国“格拉摩根”号驱逐舰。驻马岛阿军司令意识到无谓的牺牲已不可能改变战争结果,请求在6月14日晚停火。

  作战评价

  此战,阿军伤亡约2300人,被俘1.13万人,损失舰船11艘、飞机105架,耗资17亿美元。英军伤亡1000余人,被俘200余人,损失舰船6艘、飞机34架,耗资10亿美元以上。战争中,阿军用“飞鱼”导弹和炸弹攻击英舰的经验,多年来影响了美英等国海军的训练、战术以及未来舰艇的设计和自卫。针对此次作战的经验,美国迅速调整了舰队训练体制,正是得益于这种调整,在5年后,也就是在1987年两伊战争期间,被伊拉克“飞鱼”导弹击中的美国“佩里”级“斯塔克”号导弹护卫舰才得以幸存。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慈禧每天乘火车用膳睡午觉
  • 清末曾爆发五次金融危机
  • 晚清重臣叶名琛的悲剧下场
  • 抗日战争中的“日本八路”
  • 甲午战争时期的宽甸大捷
  • 志愿军铁道兵的独特创举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