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儒孔融发怪论:孩子只是父亲发泄情欲的产物

时间:2012-07-04 09:27来源:城市晚报 作者:佚名 点击: 载入中...



孔融因四岁让梨扬名





汉代孔融四岁让梨,名满天下,这样出名似乎太简单了点,以致今天还有人在说风凉话:说不定当时的孔融不喜欢吃梨呢!


多年以后,再回过头来看,成年后的孔融表现其实一般,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没有大的成就。或许正是源于政事和创作的平庸,才使孔融在言论上变得出格起来。四岁让梨赚取的道德资本他不能吃一辈子,为了“博出位”,他提出了两个标新立异的怪论。


一个就是“父母无恩论”。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孔融认为,父亲对儿子没有亲情,他生儿子的本意,是为了发泄情欲;母亲像瓶子,儿子像瓶子里的东西,母亲生儿子,就像从瓶子里倒东西出来,东西出来后,两者就没什么关系了。


作为孔子的第二十代孙,这等与儒家孝道大相违背的理论,简直让人瞠目结舌。难怪,后来他与曹操对着干,曹操要杀他,派人搜集他的材料时,这段言论成了他最大的罪状。


孔融的这个观点,并不是他的首创。王充《论衡·物势》篇说:“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


孔融只是进一步发挥了王充的理论而已。然而不知孔融想过没有,只消拿他自身与他的家庭反驳他,这套荒谬的理论就会土崩瓦解。


孔融十三岁时死了父亲,史称他“年十三父丧,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可见父亲的死对他打击很大,悲伤过度的他,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才重新振作起来的。按他的理论,既然父亲对你无恩,你死去活来地哭什么啊?


还有一件事,也能说明孔融的言行很矛盾。他做北海相的时候,有一天看见一个人在坟边哭泣亡父,脸色一点也不憔悴,他就把这个人抓到官府,以“不孝”的罪名把此人给杀了。


孔融十六岁的时候,他哥哥孔褒的朋友张俭因得罪了宦官首领侯览被追杀,逃到孔家,正好孔褒外出,只有孔融在家。孔融把张俭藏在家中。后来兄弟俩因张俭之事受到牵连,被捕入狱。兄弟俩都主动领罪,这时候孔融的母亲站出来说话了:“两个孩子不懂事,我是一家之主,负主要责任的应该是我!”如果真的像孔融所说,儿子只是瓶子里的东西,生出之后,就与母亲这个“瓶子”毫无关系了,那他母亲此举岂不多余?


再看孔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五十六岁的孔融临刑之前,牵挂的还是他的一儿一女,希望能保全他们。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