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广济桥
在潮州广济桥(湘子桥)的宣传资料中,有“摄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的“广济桥第一张照片”(图①),未说明作者是谁。据我所知,这张老照片的拍摄时间应为1870年,作者为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
汤姆逊(1837-1921),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1862年开始亚洲之行,先在新加坡建立摄影室,并到马来西亚、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暹罗(今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拍照。
他1868年到香港,在皇后大道开设摄影室,拍摄人像和出售香港风景照片。1870年至1872年,他进入内地和台湾,游历了中国的多个省份,总行程5000多英里。
1870年秋冬时节,他在游历北江、广州、澳门之后,从香港坐汽船抵汕头,然后坐木船来到潮州。在潮州,他至少拍摄了4幅照片:两幅广济桥,两幅凤凰塔。在拍摄广济桥时,遭到潮州市民的袭击。
潮州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迫成为通商口岸,百姓对此持抵抗态度。据汤姆逊说,英国人两次试图在潮州建立领事馆都没有成功,“狂暴的人们不断用石块袭击外国人”。当时,一位副领事是这里唯一的欧洲人,他对汤姆逊的遇袭毫不奇怪。汤姆逊曾在游记中这样描述遇袭的经过:
“在潮州时,有一天天还没亮,我们就起床了,去河边拍照一座旧桥……在桥上有个集市,就在天要大亮时,装满农产品的苦力车长龙般地从四面八方涌来。这时我正好在我们小船停靠的岸边不远处拍照,一群人大喊着向我冲过来。
在这一群人流中,我急忙把相机从三脚架上旋开,为了相机里那些未冲洗的胶片,我把器材夹在腋下,举起我的铁制三脚架,像端着枪一样对准向我逼近的敌人;同时背退到河边,爬上了船。”(《镜头前的旧中国———约翰·汤姆森游记》,下同) 在他的文字描述中,广济桥兼做经商店铺,“一里长桥一里市”。他拍的照片也显示,当时桥墩上都建有房屋,阁楼飘到桥墩外,用木杆支撑着,像吊脚楼。桥梁也封闭起来,像是廊桥。汤姆逊进一步写道:
“潮州府大桥与福州的一座横跨闽江的大桥有些相似。它是一座石桥,有很多根桥墩,近似方形的桥孔可供船只从桥下通行……桥上还是小镇上的一处大集贸市场,在那里,我发现了一些商人的住所和店铺。他们在那里经商,也在那里睡觉。”
“在每一个拱门上方,悬挂着两个薄木框;虔诚的房主在夜间将其放下,以阻止坏人企图进入他们的住所。不用说,这是一种普遍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薄木框”,应该就是图1中挂在桥板边那两个像梯子的木框,但他没有说明,何以把它们放下来就可以防止坏人进入住所。
他到潮州时,正值韩江枯水季节,这张照片可能摄于桥的西端离岸不远的河床上,镜头中摄入了3个桥墩,从其中一个桥孔中可以看到岸边和岸上的房屋。
汤姆逊还给我们留下另一幅广济桥照片(图②)。此照片摄于东岸,可以看到10个桥墩和潮州城东门城楼,可说是广济桥的全景了。这两张照片,哪一张才是真正的“第一”?汤姆逊是最清楚的,但他已去世近百年,我们已无从问询。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