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发现3个阶段人类化石

时间:2012-10-23 10:48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金松 点击: 载入中...

庙后山古人类遗址洞穴外,工人们正在施工焊上铁栏杆和铁门,保护洞内不被破坏。洞口下台阶旁一堆乱石样的,就是犀牛化石。  记者 金松 摄

考古队从庙后山古人类遗址洞穴中发掘出的数十万年前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

考古队员在用小刷子和筷子小心翼翼地清理地层中的骨骼化石。

  新闻到底:《本溪庙后山现火塘遗址 人类起源东北?》

  新闻闪回:本溪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再次发掘两个多月来,发现了距今将近50万年可以初步确定为古人类用火的火塘遗址。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罗志刚告诉记者,能控制火、用火加工食物,是人类踏入文明的重要标志。

  四五十万年前的直立人火塘遗迹、比人类生存年代更早的犀牛和熊化石、100多件直立人阶段打制成的各种石制品、近2万件已经绝灭的古动物碎牙齿和碎骨片化石……

  庙后山小小的洞穴里怎么会容纳如此海量的古生物和古人类信息?这些动物骨骼和牙齿是怎么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40多万年的庙后山人到底来自何方?

  从7月25日到现在,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再次发掘经历了近3个月。受天气影响,这次发掘就要告一段落,更多的谜题还要等到明年才能得到解答。

  就在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再次发掘之时,记者从本溪市政府获知,庙后山遗址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1170万元计划正式下达。这是本溪市专项文物保护史上首次获得国家超千万元资金支持。

  庙后山为啥成古人类遗址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傅仁义教授介绍,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发掘出了76种动物化石,其中哺乳动物有72种,还有鸟、鱼和蛇类化石。

  这些哺乳动物包括梅氏犀、剑齿虎、肿骨鹿、三门马、大河狸、李氏野猪、树猕猴等,其中绝大部分在距今20万年前都灭绝了。

  傅教授说,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发现的动物群和北京人遗址的动物群相似,这说明当时两地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也都差不多。虽然这些动物绝大多数已经灭绝,但是它们代表了一个温暖、湿润的生态环境,根据它们的生活还是可以判定当时庙后山地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

  更重要的是,考古人员在庙后山洞穴里还发掘出了50万年到45万年前直立人阶段的古人类犬齿化石以及古人类的打制石器、用火痕迹。傅仁义说,虽然当时发现的用火痕迹只是些零星的炭屑和烧骨,但是结合古人类犬齿化石和石器、还有大量的动物化石,就能给庙后山遗址定性为古人类遗址。

  更难得的是,庙后山还发现了距今20万年到5万年前早期智人阶段的古人类下臼齿化石和幼年人类的左侧股骨化石。在庙后山东侧的一个洞穴里,考古人员发掘出了距今5万年到1万年前晚期智人的小孩头盖骨片化石。

  傅教授说,连续的在人类进化史上3个阶段的人类化石的发现,说明古人类曾长期在这一以庙后山洞穴为主的范围内生活繁衍,直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1万年前开始迁移。

  为何有这么多化石保存下来

  傅教授说,庙后山洞穴里发掘到的食肉动物化石有22种,可能在人类没有正式进入洞穴生活之前,有大量食肉动物在洞内栖息,它们把捕食到的食草动物,包括犀牛、肿骨鹿、斑鹿、马鹿、羚羊、野猪、马等拖到洞内啃食,留下大量骨头形成化石。

  傅教授解释,发掘出的大量鹿类牙齿化石都处于破碎状态,这说明是食肉动物所为。

  傅教授说,古人类进入庙后山洞穴后,把捕捉到的动物带到洞内烧着吃,因为食物匮乏、狩猎不易,吃完肉后敲骨吸髓,也是造成动物骨骼破碎的原因。

  有了大量的动物骨骼、牙齿,再加上庙后山地区土壤以黄土为主,其酸碱性呈现为弱碱性,也有利于化石的形成。

  庙后山人从何而来

  傅教授说,庙后山古人类遗址的直立人生活在距今50万年到45万年前,属于较晚期的直立人,代表了我国东北地区最早的人类。而庙后山古人类遗址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与我国华北、西北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是对上个世纪80年代和这次发掘出来的近200件石制品的打制方法、器型分析并与华北、西北地区古人类遗址中发现的石制品对比发现的。在打制石器时,庙后山人基本采用捶击法和碰砧法,其石器加工技术和北京人遗址相似。

  但是其用碰砧法打制大型石片像大型砍砸器却是东北地区遗址中非常独特的,就算在北京人遗址中也没有,却和山西匼河、丁村的石器和石制品相似。

  其中山西匼河的时代比庙后山早,丁村人比庙后山晚。

  傅教授认为这些都是庙后山古人类是从从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向东北地区迁移的重要线索。

  相关新闻

  大连大王山青铜遗址今挖掘

  首席记者翟丙军

  大连大王山青铜遗址今日将进行抢救性挖掘。

  遗址位于甘井子区棋盘磨村东、大连新机场工地内的大王山上。此前,两位业余考古爱好者发现了一座被石头、植被掩盖了数千年的先民聚落。后经市考古部门专家现场鉴定,这里是一座青铜器时期的先民遗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

  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可能是大连最早的渔民,受大海的潮浸影响,他们不得不居住在山顶上。由于施工破坏严重,这处遗址的保护状况堪忧,经文物部门与施工单位多次会商后决定进行抢救性挖掘。

  考古人员介绍说,从这次现场勘察情况看,施工挖掘的这条小路仅仅从遗址外部扫过,整个遗址并没有受到破坏,因此这处遗址的保存情况应该还是相对比较完整。经调查估测,这处遗址尚完整保存部分应该在3万平米以上,其中文物种类异常丰富,是目前本市市区所见保存最完好、最有考古价值的一处先民遗址。

  对这处遗址的考古,将有希望解开大连地区青铜时代各个文化类型更替叠压和向北发展的诸多尚未解决的考古之谜。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辽宁本溪庙后山遗址发现50万年前古人类火塘
  • 大连现古人类遗址 或为迄今东北最古老文化遗存
  • 大连发现古人类遗址 与北京周口店直立人同时代
  • 学者殷谦隐居山西3年发现古人类遗址 距今约万年
  • 西班牙考古学家发现有史以来最大古人类遗址
  • 沈阳现11万年前古人类遗址 或与窝棚式建筑有关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