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如何教育“富二代”?

时间:2013-04-17 09:37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吴波 点击:

 


  在“富二代”问题频出的今天,谁能想到,诞辰距今已有200周年的曾国藩,早在他那个时代,就已酝酿出如何教育“富二代”的思想,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的思想与今天的美国富豪竟然如出一辙。
 
  近日,根据百家讲坛所讲内容结集出版的《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首印达28万册,成为近年来众多曾国藩题材最受瞩目的图书。作者郦波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曾国藩家训虽然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但其教育思想在社会教育层面上也具有很强的普适性。
 
  怎么教育“富二代”?穷着养!
 
  2009年初秋,讲坛史上最年轻的副教授郦波因《风雨张居正》节目的播出,一跃成为当年讲坛收视冠军,更接连讲完戚继光、于谦与海瑞几位明代重臣。最近,这位有着“学术小生”之称的教授第五次登上讲坛,评点晚清名臣曾国藩家训。“和颜之推、傅雷的家训不同,他完全跳出了家庭教育,面向的是社会教育。”
 
  三大关键词解密曾国藩
 
  和目前市面上名目繁多的曾国藩相关书籍不同,郦波从职场、励志以及家族生存法则三个关键词入手去解读曾国藩,这对有过奋斗经历的人来说或许非常有借鉴意义。郦波认为,曾国藩的家训被称为“千古第一家训”,普适性非常强。
 
  他以近期社会关注的“药家鑫案”、“我爸是李刚”及“五道杠少年”为例说:“药家鑫案的根源在于教育的缺失。”
 
  不可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郦波表示:“现在有所谓的‘富二代’的问题,其实怎么教育‘富二代’答案很简单,看看曾国藩家书,最好、最实用的答案早就写好了,就是不管‘富一代’们怎么富,也得让你的二代们穷着过。”
 
  咸丰六年,曾国藩专门给年仅9岁的小儿子曾纪鸿写了封信,这封信非常有名。他开始先夸奖9岁的孩子懂事了,然后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这就提出了做君子的理想,而且他对君子的定义就是要勤俭节约。他最后叮嘱这个才9岁的儿子说:“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国藩在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也苦口婆心地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就是说,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俭自律,越能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最高明的教子方法是陪伴
 
  郦波说,最近被网友炒得很火的“五道杠”也是如此,“大家把对‘官本位’思想的不满,发泄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都无错,他们是天使。”郦波建议家长们好好研究《曾国藩家训》,“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曾国藩的儿子说父亲最高明的教子方法就是‘陪伴’,不复杂,也不难,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这对我自己影响也很大,我现在会尽量多抽时间陪孩子。”
 
  对话郦波:气质本天成,唯读书可改变
 
  广州日报:从清末开始,曾国藩生前最看重的名声就已经“毁誉参半”,但对于他在修身、治学、处世、用人、教育子女等方面的作为与智慧,人们却大多十分推崇。您认为曾国藩身上有哪些东西值得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借鉴的呢?
 
  郦波:从政治与历史的角度看,曾国藩确实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从教育的角度看,曾国藩和他的家训教育,确实非常值得当下人们来借鉴。总的说来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他的家庭教育。曾国藩虽然常年在外,但他还是通过家书、书信等方式,反复对家中子女进行孜孜不倦地教育,并收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这对那些因为工作繁忙而托词没有办法顾家的现代人来说,是很有对比意义的。
 
  第二值得借鉴的是他把家庭教育推而广之,其影响达到了社会教育的层面。他不仅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对弟弟、对族人、对学生,甚至对自己团队成员的教育,这样的教育理念其实本质就是社会教育,就是大众教育。他曾经特别赞同手下幕僚、号称“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的观点,说“民智不开,国无兴望”!所以他后期一手促成了容闳的留学生计划,之所以如此,是和他的社会教育观、大众教育观密不可分的。
 
  第三,他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特别注重人格教育。当时是一个乱世,而且当时的中国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所以曾国藩开辟洋务运动,是非常注重科学知识与技能教育的,但即使如此,他也不忘儒家教育的根本,特别注重对教育对象的人格、精神及信仰的培养与影响。这也是他试图振兴民族的根本所在。
 
  “现在儿童读经活动搞成了一种秀”
 
  广州日报:曾国藩在对后代的教育中提出,读书是最紧要的事情之一。您作为师范大学的教师,对中小学教师的阅读有什么建议呢?
 
  郦波:曾国藩说过一句名言,他说人的气质本于天成,也就是遗传决定的,后天可以改变一个人气质的事,就是读书。所以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习惯。我常对孩子说,可以不上学,但不可不读书。所以不论是什么学校的老师,都应该立身垂范,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当然读书在大多数人生活里是一件随意的事,我个人以为读书最重要的是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多读经典,比如多做札记,比如有计划性与有针对性的阅读,比如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等。
 
  广州日报:近些年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掀起了“读经热”,但也有不少教育界人士反对“儿童读经”。
 
  郦波:任何文化与文明的发展,都讲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扬弃,同样适用于儿童读经活动。
 
  首先,有些经典读本中的内容是了解传统文化精粹的捷径,这毋庸置疑,但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最值得教育工作者重视的事。当下很多儿童读经活动徒有其表,搞成了一种秀,值得反思。
 
  儒学与现代教育貌似距离很远,其实关系很近。因为儒家教育思想已经渗透到我们这个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个人以为,传统儒学的精神培养与人格教育应该成为现代教育中某些根基性的东西,因为任何一个民族的崛起与发展必定要建立在具有本民族根基性的思想与文化基础上。所以在基础教育层面,传统经典读本的教育本身还是不可或缺的。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心腹为何不劝曾国藩当皇帝?
  • 左宗棠的“高学历”怎么来的
  • 曾国藩也有“小金库”
  • 胡林翼:时人评价远胜曾国藩左宗棠
  • 曾国藩教子:不要对孩子做不恰当的期待
  • 左宗棠的“高学历”怎么来的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