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贺龙称哪位将军为“秀才”?

时间:2013-08-01 10:50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徐文钦 点击: 载入中...

萧克上将

 

 萧克上将

 

  2008年10月24日,萧克将军仙逝,走完了102岁的人生之旅,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回首老将军的百余年人生,真可谓一幅壮丽画卷。他是将军,亦是作家。他有浴血沙场的刀剑铿锵,亦有泼墨笔端的文字激扬。斯诺夫人在《中国老一辈革命家(自传)》中评价:"像周恩来、徐向前和毛泽东一样,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

 

 

  读书立大志

 


  萧克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个秀才。家里虽有6亩田,但父亲没把心思放在经营土地上,而是热衷于在县城里做小官,于是家中的经济每况愈下。幸运的是,萧克从小有机会读上书。他6岁进私塾,读的是孔孟之道,四书五经。然而,这些书引不起幼小的萧克的兴趣。


  萧克读到初级师范学校后,家里连遭不幸,大哥参加起义被捕入狱,家里被政府军先后查抄四次,家产几乎被洗劫一空。生活越来越艰难,二哥不得不辍学,此刻的萧克也面对着退学的困窘,但他读书心切,死也不肯退学。


  萧克爱读书,为此他想尽法省钱,粗布衣服补丁摞补丁。当时,他一年的零用钱只有一块大洋,他将那块大洋揣在贴身的衣兜里,经常用手摸摸,摸得光光亮也不舍得花。可是,他却用一块大洋邮购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可见他爱书若渴。《中国新文学大系》是中国最早的大型现代文学选集,由赵家璧主编,1935-1936年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全书分为10卷,各集的"导言"所具有的文学史研究眼光和方法,对后来的文学史写作有不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在现代文学学科史上,论影响之大,很少有哪部论着比得上它。《新文学大系》让萧克既学到了一些文学知识,也接受了不少革命思想。年轻的萧克开始萌生了革命思想。


  此后,萧克有一位在广州大学读书的堂兄经常送他一些有关三民主义的革命书籍,这立刻引起了萧克的强烈兴趣。他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孙中山的《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主义》、《心理建设》和《伦敦蒙难记》等所有文章。孙中山的《宋教仁传》可以说是引导他投身革命的启蒙书。萧克为这些革命书籍深深触动,甚至在读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传》时,一直流泪,看完后还大哭了一场。男儿有泪不轻弹啊,可见这本书对他的影响有多大。从那时起,萧克便坚定地信仰孙中山了。他开始坚信:只有用枪杆子推翻腐朽没落的统治,人民大众才有好日子过。萧克立刻行动,他开始借《孙武兵法》,《七家兵法》等中国古代军事书籍,细读有关不平等条约、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等问题的书籍,还研读了诸如凡尔登战役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例等,积极为日后的革命做准备。


  18岁那年,听说广州的黄埔军校在招生,萧克怦然心动,他等不及参加两个月后的毕业考试,借了7块钱的地方币就动身了。一路上,他挨饿受冻,费了好多周折,终于赶到了广州。可是,一到广州,他的心却凉了。当期的黄埔军校招生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机会错过了!没能进黄埔军校,萧克就去当了兵,参加了国民党的宪兵第六十五辅助团,当了看管军火库的军士,从此开始了军事生涯。


  在国民党的兵营里,他丝毫没有感受到革命的气氛,也感受不到奋斗的士气,于是渐渐就心灰意冷。几个月后,他毅然离开宪兵团,参加由共产党员叶挺指挥的第二十四师,这是张发奎的第四军--号称"铁军"的一个师,萧克激情洋溢,在早期革命书籍的激励下,他为志向奋不顾身,一有战斗,就冲在最前面。第二十四师纪律严明,战斗顽强,萧克深感自己找到了向往的队伍,他努力研读了《共产主义A,B,C》和《共产主义前景》等书籍,并坚持读共产党办的《向导》。这些书籍又一次影响了他,使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共产主义战士。


  书可以启发思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灵魂和人生,萧克读到了正确的书籍,读出了人生的方向,他读到了书中的精髓,读出了革命大志和革命激情,并终生不懈为之奋斗。

 

 

  是将军,亦是作家

 


  南昌起义失败后,萧克回到家乡组织农民游击队,虽然整日和没有文化的农民游击队员在一起,仍无法湮灭他爱书的兴趣。他空闲时到处找书看,特别是每次打了土豪,端了敌人的窝子,他都要想办法找一两本书看看。


  他爱书,也很珍惜书。在农民游击队时,有一次抄了一个土豪的家,他得到一本《少年维特之烦恼》,便一直带在身上,有空就翻几页,后来一位和他要好的战友把书借了去,把书弄丢了。萧克忍不住跟他红了脸。事后萧克觉得当时有点过,但是爱书之情可见一斑。


  萧克尤其爱看文学书,除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萧克还看过《战争与和平》、《阿Q正传》等大量中外名着,这些作品都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看的书越多,他对那些作家们就越羡慕,羡慕他们脑子怎么那么好使,能装那么多知识,能写那么长的文章。他写作的欲望愈来愈浓,这奠定了他走上文学之路的基石。


  萧克读过的文学着作里,《铁流》对他的影响最大。那是描写苏俄革命战争的一本书,他读过,并为之深深震撼。1936年的一天,萧克随贺龙、关向应一起骑马返回驻地,路边景色优美,大家心情都很好,贺龙说:秀才,这么好的风景,又能写首好诗吧。关向应也在一旁附和。


  他们的话一下子触动了萧克的灵感,他想起了《铁流》中苏俄革命战争中的宏伟场面。而此刻,他所处的毛泽东领导下的人民战争,比《铁流》中所描述的情景要艰苦得多,精彩得多,伟大得多,何不试着写一写这伟大的篇章呢?


  说做就做,萧克的宏伟战争巨着《浴血罗霄》从此开篇了。写作是艰苦的,部队在甘肃省一个叫镇原的小城里休整时,他每天晚上在油灯下熬着,常常熬到鸡叫。当真正动笔时,萧克颇感"提笔重千斤"的滋味,他说:"写文章真是比和国民党反动派打仗还难,但我生就是个犟性子,话说出了口决不收回,就硬着头皮一点一点地往下写。"


  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下,萧克凭着顽强的毅力,从1937年5月一直写到1939年10月,他终于完成了长达40万字的小说《浴血罗霄》的初稿,完成了"中国的《铁流》".


  随后的四五年中,又先后做了3次大修改,无数次小修改。可是,这部小说却历经坎坷,在1958年反"教条主义"和"文化大革命"中,萧克的小说手稿两次被拿去油印以供批判。曾有人说,萧克将军的小说是全国唯一一本还没正式出版就被油印了两次的小说。


  1988年,老将军已进入耄耋之年,《浴血罗霄》经过他再一次的认真修改后,终于得以出版。1991年,《浴血罗霄》获得茅盾文学奖荣誉奖,夏衍称其为"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中一部奇书".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贺龙女儿在襁褓中参加长征 随父母过雪山草地
  •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为清代秀才所作
  • 贺龙的首次婚礼:因公务繁忙 用公鸡替代拜堂
  • 贺龙前妻祭父文首度公开
  • 草帽雨帽各显妙招
  • 红军时期苏区左倾政策:农民只要致富就会被打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