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邓城行

时间:2013-08-26 09:31来源:新华网 作者:仙源竹韵 点击: 载入中...

邓城

 

  一


  五一那天,应好友之约一行7人骑车去心仪已久的商水县邓城镇游玩。


  早7:30,我们自沙河大闸逆行而上,行走在郁郁葱葱的沙河南岸,抛却了工作和琐事的我们像一只只出笼的小鸟,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天格外晴朗,没有一点儿云,微微的风轻轻地吹拂着。暮春的朝阳照射在身上有一点温热的感觉,两岸的树木铺青叠翠,一排排,一行行倒映于平静而宽阔的水面上。晶莹的露珠一颗颗点缀于路两旁新生的草尖上,一个个毛茸茸的脑袋绿得可爱,直逼你的眼。丛林间,斑鸠咕咕、燕子呢喃、喜鹊喳喳,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鸟不时穿行于路边的杨树、果树间,和着林中孩子们的歌声齐奏暮春的和鸣。河对岸的农用车、行人,倒映于波光粼粼的水面,一切是那么的亲切、自然、和谐,果真是车在水中游,人在画中行了。


  河滩上的油菜已被新结的油菜夹压弯了腰,偶尔还有几朵金黄的花赶春似的开放其间。一颗颗豌豆开满了白紫相间的花,肥厚的叶子下面露出了青青的、厚厚的嫩荚,不由得让人回想起儿时老家套种于麦田间的一个个涨得饱鼓鼓的豌豆角。河堤下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田,刚抽齐穗的小麦还未来得及舒展一下发梢,便吐出了或白或黄的碎花儿赶春,向人们宣告着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微风吹来,送来阵阵清香和河水的氤氲水汽。这满目的青绿哟,行走其间,令人心旷神怡,神情自得,怎不让人心生感慨,顿觉春光无限好,只是近立夏呢?


  在时埠口渡口两侧的河湾处,有三四十个垂钓爱好者,他们或开车,或骑摩托、自行车来到这里,然后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大家或蹲或坐手持钓竿,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水中的浮漂,在不足百米的河湾里,共同守候这方净土,守候这份宁静,垂钓着暮春好时光。


  骑车行走在高低起伏的河堤上,心情会随着地势的升降欢畅起来,遇到下坡的时候,不需加速,便可如离弦之箭冲下坡去,那种轻快的感觉令人飘飘然;遇到上坡的时候,需用尽全力,不然就只有下来推车的福分了。好在当地政府为了方便沿线群众出行,已在河堤上着手修筑公路。新做的白灰土路基有六七米宽,自行车行在上面倒如行进在平坦的柏油路上,有一段路面上堆满了用来做碎石层路基的石子,虽然我们仅能从半尺到二尺不等的路边勉强通过,但丝毫不会抵减大家兴奋的心情,仍兴致勃勃地争相前行。


  大家有时会趁歇脚的当儿,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美丽的沙河、原始古朴的渡口和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虽是暮春,行了二三十里路有的脸上已挂满了晶莹的汗珠儿,有的干脆把上衣外罩脱下来系在腰间,把彩色旅行帽扔在了车筐里。


  我们断断续续行了近一个半小时,询问几个年轻的初中生到邓城还有多远,他们说:"这儿离邓城还有十来里地路,到郝岗寿圣寺塔还远着哩。"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快了,快了!"大家兴奋地喊。


  当我们走在河堤上,看到前面不远处高台上有一尊白色的塑像,顺便问一下一位徒步行走的老乡那高台的来历,他说:"这里是刘秀饮马台。传说王莽追赶刘秀时,因刘秀在此饮马而得名。再往前走300米左转下了河堤就可看到白果树了,你们也可到那儿看一下。"


  刘秀饮马台矗立在沙河南岸高约两米的石台上,一匹白马面向东方右前蹄腾空而起,大有乘风而起之势,面目清秀、身披战袍的刘秀立于战马右侧俯首凝思,似乎在思忖着怎样才能打败来犯之敌呢。大家纷纷走下河堤,或观瞻,或拍照留念,在无言中与光武帝实现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


  前行300米下了河堤,顺着平坦的水泥路,再向南行约700米,我们就来到了许村西南角,在一个诺大的院子西北角,高耸着一株粗干虬枝的汉代白果树。据当地一老农介绍,这棵白果树为豫东第一古树,有两千多年树龄,树高约20米,干围7.8米,冠盖亩余,树干距地表1.5米处有一明显细腰,下有似鞋底和马蹄的踏印。我们来到这座参天古树下,只见其根盘龙错节地裸露地表,虽历经沧桑,虬枝苍劲,仍枝叶婆娑,郁郁葱葱。人站在古树前,好像面对的是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那沙沙的树叶响声像是在给你讲述一个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历史往事。透过浓密的树叶,那斑驳的阳光似乎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看到了光武帝在银杏树下拴马小憩的情景。一位头戴竹笠的老人,向我们娓娓讲述了关于刘秀和白果树的美好传说,还有当地人初一、十五烧香许愿颇为灵验的传奇故事。


  我们自许村前行1.5公里就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邓城镇叶氏庄园。邓城镇叶氏庄园,修建于清康熙年间,历时70多年,耗银百万余辆,占地20000平方米,现仅存一宅三院,为典型的灰砖硬山式四合院组群建筑,一号院为"三进堂楼院",二号院称"五门照",三号院称"高门台院".因此,叶氏庄园具有"中原小故宫"的美誉。


  叶氏庄园整体气势恢弘,布局严谨合理,门楼威武高大,主楼富贵华丽。各院因功能不同而设计,高低有别,华淡相间,形成跌宕起伏,错落有致,风格独具,各建筑材料选料精良,做工精细,飞檐斗拱,珍兽镇脊,砖木雕刻,绝无仅有;各室内摆设,古朴而不张扬,庄重而显尊贵。行走在这独具匠心的建筑群里,透过斑驳的墙壁和略显陈旧的厚重砖雕,似乎使我们回到了300年前的清康熙年间,被商贾游客称为"诚信聚财之地,商德载富之地"的邓城,看到了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邓城码头,听到了流传于过往客商中叶绍逸夫妇诚德经商的故事。面对这样高大宏伟的建筑,我们不得不感喟于叶氏家族的财大气粗,不要说在300年前,就是在现在经济发达的小康社会恐怕也很难有人能建造这么大的家庭式建筑群,不能不让人敬佩叶氏先人的独具匠心和远见卓识。它似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向来往的游客讲述着叶家先祖"明明我祖,奕世流芳;基肇春秋,功显汉唐;渊睦任恤,诚信是将;扶危定倾,美济忠良……"的诚信经营、扶贫积弱的传统美德故事和叶氏先祖谆谆告诫子孙后人"敬祖宗,教子孙,睦宗族,勤事业,崇俭朴"的铮铮家训。


  参观完叶氏庄园,大家早已是饥肠辘辘,便饶有兴致地来到"邓城叶来猪蹄老店",品尝因"不沾手、不沾唇、不沾牙"而享誉省内外的邓城叶氏三不沾猪蹄。坐在房间里喝水的时候,便闻到了猪蹄醇厚的香味,等到饭店伙计把热气腾腾的猪蹄端上来时,大家不由分说戴上塑纸手套,纷纷品尝着难得的美味。望之色泽鲜亮,食之肉香醇厚、筋酥皮脆、爽而不腻、回味香甜,再抿上两口小酒,那情景真是惬意极了。


  二


  午饭后,我们来到镇北渡口,准备到沙河北岸找地方小憩。在渡口的近水处,六七个妇女手拿棒槌在水泥预制的坡面上洗衣,三四个孩子在岸边无忧无虑地玩耍,使我听到了二十余年前那熟悉的"梆、梆、梆"的捶衣声。摆渡的是一位六十出头的老汉,他粗糙的双手努力地拽着悬在水面一米多高的粗缆绳,问他为什么不用柴油机作动力。他说:"这样多划算,既环保,锻炼了身体,还方便了咱庄稼人,干一上午活能多吃一大碗面条呢。"仅五六分钟光景,船载着我们就来到了河对岸,问他七个人得多少钱?他说:"随你便,给点就中。"同行的小仵掏出了十元钱递给他,在几次推让下,最后他仅收了每人一元的费用。多么纯朴的民风,多么纯朴的老人啊,听着老人的一言一行、望着他的一举一动,使我油然而生敬意。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北京文学|李晓东天水散文系列:烟火人间
  • 抓住一个春天
  • 原来你和我的账簿是那么不同
  • 这一天,要等多少年
  • 眼睛
  • 雾月牛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