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祖师惠能封藏禅宗秘宝

时间:2013-09-15 15:22来源:金羊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慧能

 

  今年是六祖惠能圆寂1300周年。


  印度佛学中国化第一人六祖惠能,1300年前重归故里,他在圆寂前为何匆匆修建两座宝塔?袈裟衣钵为何不再代代相传?一个煞费苦心的决定---一件埋藏千载的秘宝,在六祖惠能看来,和传法相比,它们也许都是微不足道。


  【拈花一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

 

 

  拈花一笑与"惊人的决定"

 


  一天,在印度灵鹫山,三界统领大梵天王化身为莲花座,请佛祖为众生说法,并亲自奉上金波罗花。然而,这一次佛祖却没有说话,他只是轻轻地拈起金波罗花,展示在众弟子面前。


  正当众弟子迷惑不解时,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就在这拈花微笑、心心相印之间,一个代表佛教无上心法的宗派---禅宗,诞生了。相传,迦叶为了使法脉常流,将佛祖传下的正法眼藏和衣钵,以直指单传的形式传给阿难尊者,这是西天的第二代祖师,及至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达摩,携佛祖亲传秘宝进入中原,法脉得以在中国延续。


  传至六祖惠能,花开五叶,发扬光大,然而在六祖惠能圆寂前,他却对已经传了三十三代的"禅宗秘宝",做出了惊人的决定。

 

 

  身携佛宝屡被追杀的慧能

 


  公元712年,与孔子、老子统称为中国三圣人的六祖惠能,在南华寺讲经说法已经三十七年,像很多高僧大德一样,此时的惠能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世,突然萌生了要回故里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的念头。于是,他分咐门人到新州的国恩寺建塔,并督促尽早竣工。第二年夏末,工程建造完工,已是年迈之躯的惠能动身。到达新州的二十来天后,惠能沐浴更衣,端然静坐,直至三更时分,他忽然对弟子们说,"我走了".就这样,惠能在国恩寺圆寂,世寿76岁。


  当年惠能大师把自己生命的起点选择作为自己生命的终点,或许不难理解。但他为何要在自己最后的一年时光中,匆匆地在老家新州修建两座宝塔呢?他在圆寂前到底为自己的身后事做了哪些安排?这些安排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苦心和秘密?


  六祖圆寂前的安排,最为世人所关注的,莫过于当年达摩祖师从印度带入中原的禅宗秘宝的下落,关于这份秘宝,为人们所熟知的是有明确记载佛祖传给初祖迦叶的金缕袈裟。想当年,惠能来到五祖门下,因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到五祖赏识,欲传袈裟衣钵于他。


  惠能敢于接过五祖袈裟,其实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自古以这件袈裟为代表的禅宗秘宝,曾引起过无数的纷争。


  话说,惠能得到袈裟当晚连夜离开黄梅寺,可依旧引来了无数的追杀。


  这追兵包含三部分人,一部分是官方密探,一部分是江湖匪类,一部分他门下的一些同学,这些同学不服气,因为他们觉得"我老师凭什么把这个祖师位置,把传法袈裟给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人,而且这个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受戒,还没有出家",这事太例外了,他们不服气。有一个叫惠明的人,(原来)是个武将,跑到最前面马上就要追到惠能了,惠能就把这个袈裟往石头上一扔,自己躲到草丛里边藏了起来。


  惠明弯腰来拿袈裟,提了几次根本提不动,正当他发愣时,惠能大声说了一句,衣钵是佛家信物,只有心悟,岂可力夺。


  这个袈裟不光是代表一个信物,还代表度脱天下众生的职责,当时惠明没有觉悟,他没有资格来得到祖师的位置,所以他拎不起来。

 

 

  真身何处去?南风说了算

 


  如果说,像惠明这样的佛门弟子是因为尚未开悟,而执着于表象,那么那些一起追来的江湖匪类和政府官兵的目的就令人疑惑了,他们仅仅是为了一件代表禅宗法脉的袈裟吗?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达摩祖师初到中原时的情形。


  看中国禅宗史,达摩给梁武帝请到宫里面去说法,梁武帝让他离开,达摩老祖潜回江北,一苇渡江。慧可断臂求法,达摩把袈裟和其他传承法脉的宝藏交给他,一代代地传下去。


  宝藏到底是什么?人们最熟悉的袈裟难道是一个幌子?自达摩祖师携禅宗衣钵进入中原以来,各方争端就从未停歇,坊间猜测,他定是携宝而来,却没有人能说出他带来的到底是什么宝。


  佛祖亲传衣钵代代相传,在圆寂前,六祖惠能却决定不再将已经传了三十三代的衣钵继续传下去。


  此时的六祖或许已经猜到,在他圆寂后仍不可避免会再次掀起一场争端,可没有想到的是,这场争端的开始,竟是一场六祖真身的抢夺。


  六祖圆寂的消息很快传开,一时间六祖剃度出家的光孝寺,弘法三十七年的南华寺,都赶到国恩寺,争着要将六祖的真身带走。有人提议,六祖惠能的真身何去何从应听从他本人的意愿,可以用焚香的办法听取神谕,烟飘向哪里,他的真身就送去哪里。


  点烟的时候是公元713年的农历11月12日,照常理应该是刮北风,点起烟的时候,刮了南风,直往南华寺方向飘去。


  半个月后,六祖真身回到了他生活了三十七年的弘法道场南华寺。

 

 

  七颗佛舍利竟然重见天日

 


  禅宗代代相传的袈裟已经下落不明,但那件流传中的宝藏被放在了哪里?在六祖圆寂前的最后一年,他所做的一件事。


  公元712年的夏天,六祖突然叫自己的门徒回新州建了两个塔,一个是龙山的报恩塔,一个是西经县城的夏院塔,然后《坛经》记载,是"速令弟子返新州建塔"."速令",催得很急。


  一千多年后,人们终于等到了答案。2006年12月28日,国恩寺的两名寺内职工正在寺塔西侧开挖排水沉沙池。他们发现了一个小地宫,挖到原土层下出现几个唐朝木塔,报恩塔下所发现的宝物自然不会是金银珠宝,而是七颗佛教界的最高圣物---舍利。


  国恩寺的人员翻阅史籍,发现早在九百多年前,人们就曾在同报恩塔一起由六祖惠能命门徒建造的夏院塔中发现过舍利,从1300年前,六祖惠能派门人回新州老家建塔,到两座塔下的舍利被发现,这之中并没有过任何宝塔曾被原址重建或改建的记载,人们推断,这些舍利为六祖惠能亲自瘗埋,同法门寺发现的佛指舍利相比,无疑它的瘗埋者级别要高得多。可以说,它是我国现有发现的瘗埋者级别最高的舍利,而同为六祖瘗埋。


  那是铜鎏金的金棺,里面有一个水晶球,放着七粒佛舍利。


  国恩寺的僧众猜测,或许这才是留给六祖的真正法宝,而装有它的西域水晶球更让人确信,它就是由达摩祖师从印度带来的禅宗秘宝。一千三百年前,六祖惠能在圆寂前的最后一个月,将它带回了国恩寺,作为镇塔之宝,埋在了报恩塔下。

 

 

  为让佛法不分门第 他把舍利永埋塔下

 


  见舍利如见佛。然而,在六祖惠能看来,不管是佛舍利还是袈裟,和传法相比,它们都是微不足道的。想当年,世人不理解佛宝的实质,引起了那么多的腥风血雨,六祖惠能为了避免悲剧重演,也为了让佛法能够不分门第,大片开花结果,最终决定,不再传衣钵,而将舍利子永远埋在了塔下。


  人们猜测,报恩塔下七枚不为人知的佛舍利,就是禅宗代代单传的信物。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中,六祖惠能亲手将它们瘗埋,他决定不再把这最重要的信物传下去,因此也就不再指定禅宗七祖。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