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的石碑前出现一个盗洞,长约80cm,宽约70cm,深约200cm,盗洞底部可见棺木,露出的棺木顶盖有被移动过……
佛山三水乐平大旗头村闻名省内外,其缘由来自百年前清末光绪年间名将郑绍忠,这名来自三水乐平的着名武将曾官至一品,任职广东水师提督,声名显赫。
22日,记者获得消息,位于三水乐平大旗头村虎头岗的郑绍忠古墓约3天前被村民发现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疑被盗墓人两度挖掘,但是否有配饰宝物被盗尚不得而知。目前,三水警方与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古墓前惊现"井坑"
22日上午,记者在位于三水乐平镇大旗头村的一个山坡上找到了清代名将郑绍忠的古墓,古墓占地超200平方米,墓穴的四周有石狮等石雕矗立。由于长年失修,墓群被杂草和丛林遮掩。古墓的四周竖立了多个石碑,石碑上篆刻有郑绍忠的先祖以及其妻,均为官员要职,其家族显赫可见一斑。
遭到毁灭性破坏的正是这座郑绍忠古墓,在古墓的石碑上,仍旧能够清晰地看到雕刻的封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郑公府墓和一品夫人郑母冼夫人等字样。
记者在现场看到,古墓的石碑前出现一个深似水井的大坑,底层棺木已裸露在外,且明显被人移动过。"这个基本可以确定是专业的盗墓人所为,能够准确无误地打井直达墓穴,几乎没有什么偏差。"当地村民郑先生指着被挖掘的墓穴石岩层说,石岩层至少都有10厘米以上,如非用专业的器械进行挖掘,根本无法打开。
古墓疑遭两次挖掘
记者注意到,棺木位于古墓的正中间,被打开后的一侧无法目击棺木内是否存在任何物件。"不知道具体盗墓时间,我们村准备兴建垃圾池,大约3天前有村民就上山去选址,其间就看到陵墓被挖开了。"村民们表示,发现古墓被盗后立即报警,但昨日村民再次返回古墓查看时发现,古墓的底层棺木一侧又有被移动的痕迹,盗墓人极有可能再次返回古墓实施盗窃。
22日,佛山市文广新局通报称,在郑绍忠墓享堂内墓碑前发现有一盗洞,长约80cm,宽约70cm,深约200cm,盗洞底部可见棺木,露出的棺木顶盖被劈为两块,棺内未见有其它物品。另外,墓碑底部有几个字被损坏,估计为盗挖时遭敲打所致。
郑绍忠其人
在三水大旗头村,郑绍忠的事迹被村内老人津津乐道。据历史资料记载,郑绍忠原名郑金,绰号"大口金",三水大旗头村人,最初随农民军起事,后降清。由于郑绍忠骁勇善战,很快得到了清廷的赏识,并赏赐郑都司衔,更名绍忠。
据《清史稿》记载,在左宗棠的大力保举下,1867年,郑绍忠便获得署南韶连镇总兵的官位。仅过两年,他便被任命为潮州镇总兵,后官至一品,任职广东水师提督,甚至得到清廷的黄马褂赏赐。
郑绍忠古墓
历史:根据三水区博物馆资料记载,郑绍忠古墓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墓宽5米长4米,占地面积约263平方米,墓前保留有石狮、石鼓各一对,墓地两侧则有五通圣旨碑。2006年被佛山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古墓藏于深山之中,杂草将墓地掩盖。村民告诉记者,多年来已经很少人来对古墓进行维护了,古墓的正前方原本有一排排宽大的石阶,但长年累月下来,石阶已淹没在杂草中。
这个墓到底是主墓还是衣冠冢?
有关郑绍忠古墓所在位置在坊间传言不一。根据史料记载,1896年,62岁的郑绍忠病逝后,其安葬所在地出现多种说法,且一直未被官方证实。
除三水大旗头村外,目前在东莞虎门和广西均有郑绍忠的墓地,到底哪个墓地才是郑绍忠主墓,至今仍未有定论。
佛山市文广新局派遣文物专家到现场进行勘察,对被打开的棺木进行了详细检查,棺内未发现骸骨及其他物品。专家据此推断,该墓极可能是郑绍忠的衣冠冢。"要知道郑绍忠当年的显赫地位,因为担心逝世后遭人不忿,故在多地均设墓地作为衣冠冢,同时也是便于后人的祭拜。"该负责人表示,所以这一说法也就与多种坊间传言不谋而合。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警方已经介入排查盗墓疑犯,相关保护古文物工作也在进行中。
是否有宝物被盗?
古墓被盗由此引发村民猜疑,不少村民认为,"他做这么大官,肯定有贵重物品的,好像以前有个玉白菜,不知道是不是摆放在里面,如果有肯定就盗走了。"但因年代久远,古墓中究竟有什么贵重物品大家都不得而知。
对此,三水文物部门负责人明确否认了"玉白菜"之类的说法。"不但是衣冠冢,就算是古墓也不一定有陪葬的贵重物品,三水没有玉白菜之类的国家级保护文物,仅有的也只是在白坭贝丘遗址中发现一样国家二级保护文物。"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郑绍忠古墓只是衣冠冢,也就是焚烧衣物后放置其中,除了供后人祭拜,更多的缘故也就是防止主墓遭到破坏,这也就是多个地方出现郑绍忠墓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