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日前宣布完全确定了曹操家族DNA消息后,像当年安阳发现“曹操墓”一样,一下子又引起一片质疑声。正是现在“很多姓曹的人都攀附曹操”,让我想到了如今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名人,怎样评价历史名人这个问题。
遭非议的三国时期大英雄,除了曹操外,还有出生在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的东吴大将吕蒙。这个历史上罕见的智勇双全的名将,就是因为在吴蜀争夺荆州的战役中,白衣渡江,偷袭了关羽的后路,让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了,落了个千古骂名。再加上两宋以后形成的蜀汉正统观念以及宋元话本和罗贯中《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人们对杀害自己心目中英雄关羽的元凶,始终持有无法宽容的态度。
关羽是英雄,吕蒙也是英雄,他们各保其主,各自为自己的“国家”而战。两军厮杀,不能只允许关羽杀吕蒙,而不允许吕蒙杀关羽。但事实上,在人们的心目中,如果关羽杀了吕蒙,天经地义,而偏偏吕蒙杀了关羽,所以,从士大夫到贩夫走卒,都有人在骂吕蒙。正是基于此,在阜南县吕蒙的家乡,吕蒙连一座像样的纪念碑都没有,英雄身后一片凄冷,也没见有多少吕氏家族去攀附吕蒙,更没听有多少人争先恐后地说自己是吕蒙的后代。
1958年毛泽东视察安徽,与同行的张治中和罗瑞卿将军谈到古代安徽名将吕蒙时说,吕蒙是行伍出身的,没有文化,很感不便。后来他接受了孙权的劝告,勤学苦读,以后当了东吴的统帅。现在的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化的,他们不可不读《三国志》的《吕蒙传》。
与吕蒙一样,由于曹操与蜀汉的刘备为敌了,曹操在历史上的名声也不太好,别的不说,就从古代戏台上的“曹操”那一张奸臣脸上,就知道他不是正面人物。但这也是因为对曹操的错误评价和误解,在这样的时期里,也很少有曹氏家族之人敢于站出来为曹操说话,更别说“攀附”曹操了。就是在现代历史上,第一个站出来为曹操平反的鲁迅先生精辟地分析过曹操背黑锅的原因后,响应者仍然寥寥无几,曹氏家族能够站出来说话的,依然是凤毛麟角。
鲁迅认为,史书中对秦始皇、曹操等人的不公评价,与这些朝代统治的年代短关系很大。“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人,便于自由地贬斥其异朝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曹操在史上的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的。”
对于鲁迅这段公正的评价,虽然响应者不多,可毛泽东看到后,不但在其下面画了红线,还大加赞赏,并在后来读史时主张对曹操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他认为“曹操结束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不仅如此,就连曹操的文学才能,毛泽东也大加赞赏:“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曹操的诗,毛泽东更是喜爱,他认为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我认为,只有正确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才是对历史的最大尊重。我们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还历史一个真面目,还历史人物一个真面目。没必要为了猎奇,在很多无聊的事情上做文章,那样既无益于古人、无益于今人,更无益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