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因上司爱好而仕途兴废之事,古往今来皆不鲜见。张之洞也有兴趣爱好,爱读书求学问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清重要军政大员,张之洞在近代史上还是一个着名的文人。他十六岁中举,步入仕途后,不管政务和军事多么繁忙,从不废读书求学问。清代巡抚一般都是有学问者,张之洞的学问又比一般巡抚要大得多。
其所着《书目答问》一书,为重要书目着作,至今仍受到当代学者的普遍重视,允为名着,广为人知。而他喜好读书并要求属下也多读书的事,人们知道的似乎并不多,这里讲他在山西劝读事。
张之洞在山西巡抚任上时,组织人员修《山西通志》,由府学教授杨笃总负其责,他自己也亲自参与。杨笃所藏有关金石资料中有“勾吴鉴”,又作“公吴鉴”,张之洞与杨笃都认为“勾”与“公”为声转通假字,但是却找不到依据。
有个陕西人叫王纬,当时在山西当个拔贡出身的小官,还不知因何故被降职。这位王纬写信给张之洞,引《仪礼》郑注“勾亦作公”为证。张之洞读信后知此人勤于读书而博学,非常高兴,便为他恢复原职。虽然两人地位悬殊,但张之洞视王纬为友,常常降贵屈尊去王纬那里倾谈。以致有些人不明真相,还以为王纬与张之洞是同窗呢。
光绪八年(1882年)山西乡试,身为巡抚的张之洞亲任临监。因为要在考场待一个月,便调王纬为收卷官,并让王纬再找一位博学者来做事,为的是谈学问,驱寂寥。王纬听说榆次县令吴某的爷爷是大学者袁枚的外孙,吴某又是知名文人潘文毅的女婿,心想这位吴某应是饱读诗书的人,便请了来。
谁知这位吴县令却是一个不读书的主儿,什么学问也没有,在考场一个月,像哑巴一样,一言不发。张之洞大为不快,讽劝他说:“你的老丈人把十万卷藏书送给朱九江,而不给你,其过在你,是因为你不读书!”
乡试结束后,张之洞不使吴某回榆次,而另调他职。吴某深愧当初不读书,要儿子一定刻苦读书。他的儿子后来学有所成,就是编撰《唐方镇年表》、《北宋经抚年表》和《南宋制抚年表》的历史学家吴廷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