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夏志清:文学评论要客观理性 给读者选择余地

时间:2014-01-07 10:13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姜伯静 点击: 载入中...

夏志清

 

  2013年12月29日下午,着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去世,享年93岁。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中国现代小说史》,其中挖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钱锺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地位,被称作是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拓荒巨着。


  从个人喜好的角度讲,我并不是非常喜欢这位评论家,因为他看低了鲁迅。但,这并不妨碍夏志清在我心目中的伟大。从文学评论对读者的引导意义上看,夏志清无疑是一位优秀的阅读引导者。至少,他以自己的视角,通过自己的认知,给读者尤其是上世纪中叶之后的海外读者提供了另外一种解读中国文学和选择中国文学的方式。而这,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学批评中最欠缺的。


  中国人的阅读以及阅读环境,尤其是前推几十年的阅读和阅读环境,往往“非此即彼”,受人为因素影响极大。甚至,我们是带着情绪、倾向和有色眼镜来看待诸多作品和作家的。而这种阅读倾向,直接影响到世界文学对中国文学的了解程度。在多年以前,张爱玲、周作人这样极有争议的作家,中国的读者不读,没有人向海外推介,这样带给世界的中国文学印象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所以,夏志清算是完整的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拓荒者之一。看看今天张爱玲、张天翼、钱锺书、沈从文等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之后,张爱玲成为中国文坛的热点,而无论如何研究、拓展,都与夏志清“先入为主”的贡献分不开,夏志清对中国文学前瞻性的论断更值得我们佩服。


  今天,我们的文学批评者,应该从夏志清这里反思自己的道路,至少应该做到这样一点:“除了批评作品和作家本身,也要给读者另外一种选择。”所谓给读者另外一个选择,就是不要把作品一棍子打死,或者一味地捧上天。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巴金”这一章节的开头中如此介绍巴金的作品:“……尽管佳作潮涌,受到群众的爱戴,我们却无法从他这一期内的作品内,发现任何追求美的企图……”但在最后,他又说:“巴金有关现代中国的短篇故事,分享了他长篇和短篇的温情主义。”这似乎很矛盾,但在我看来,这并不矛盾,而是给读者了阅读的选择余地。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家们,也可以将文学评论写得更理性些、客观些,尽量让读者多了解一些。多给读者另外一个选择,这才是今天文学批评需要实现的意义。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