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河古沉船考古基本完成 历时3个多月

时间:2014-01-08 10:21来源:大河报 作者:段伟朵 点击: 载入中...

  去年9月23日,本报曾以《中州渠放水,洛河滩冲出古沉船》为题,报道了偃师207国道洛河桥北附近的洛河滩里发现了一艘木质古船,据考古专家介绍,这是洛阳市洛河沿岸首次发现保存较好沉船。如今,3个多月过去了,古沉船的现场考古工作基本完成,专家们都有哪些新发现?古沉船的年代能否确定?未来,古沉船将如何保存?6日,记者赶赴现场进行了解。

 

 

  【现场】巨大船体“浮出”地面,锚链“牵出”另一条古船

 


  6日下午,记者来到古沉船考古发掘现场看到,古沉船已被整体挖出,全长20.15米。为防止古沉船受损,在发掘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就用塑料布将整艘船盖了起来。


  据悉,沉船深埋地下约4米,南距洛河河床约480米,北距河堤约50米,围绕船只,考古人员挖了一个20米×30米的探方。在距离这艘古沉船不远处的沙地上,放置着一个带着4个铁钩的锚,锚的一头连着长长的铁链,铁链则连在另外一艘船上,船身露出约5米,剩余部分埋在沙滩的断面中。这是咋回事?


  “这是在对古沉船进行清理中的一个意外发现。”负责现场考古工作的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隋唐研究室张如意介绍说,11月上旬,工作人员在对古沉船南侧探方壁进行清理时,发现了铁锚和铁链,就顺着铁链的方向发掘出了另一艘古沉船。 “根据地层判断,这两艘应该属于同一时期。”张如意介绍说,根据露出地面5米的船体判断,两艘船的形制应该比较相似。

 

 

  【船舱】 前后端为生活舱,中间为货舱,船内发现修船工具

 


  “第一艘古沉船目前已全部露出地面,船身整体保存较为完好。”张如意介绍说,这艘船共有14个大小不一的船舱。


  “前段和后端分布着生活舱,中间则分布着货舱。”张如意说,生活舱是供船工们休息、吃饭使用的船舱,从前往后分为1至14号船舱,其中,1至3号舱和11至13号舱为生活舱。“我们在这些船舱中发现有烧火的痕迹,并且船舱的制作规格也与货舱不同,船身最高处仅1.4米左右,每个船舱不是很大,推测船工晚上休息只能坐着。”


  古船的左右两侧还各有一条栈道,供船工在船上来回走动,栈道的宽度大约40至20厘米,与船身同长,中间宽,两头窄。


  黄河沿岸工作多年的老船工介绍说,一艘船的制作和船上的分工都很讲究,比如艄公是掌舵的人属于“技术工种”,负责负责的船工属于“劳动工种”,此外,还有做饭的“厨舱”.眼前的古船与他之前做的船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此外,在清理船身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凿子、斧头等工具。“我们推断是修船的工具,船身一旦发生破损或者裂缝,就需要使用这些工具随时修补。”

 

 

  【推测】 遭遇暴风雨沉船,可能“生”于明清前

 


  在考古工作中,船身并未发现有严重破损的大洞,“船在运河上行走不会遇到大规模的风浪,因此,初步推断这艘船不是废弃的破船,可能是一场暴雨或者突发洪水,使货船沉入水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那么,船只的年代有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呢?在发现船只初期,根据船只腐朽程度和地层情况,考古人员初步判定其可能为明清以前的船只。为了弄清楚船只的年代,考古人员之后曾在船只东侧的沙土上做了一个剖面,但河道的地层非常不好掌握,因为常年有流水经过,流沙不断打破地层堆积。此外,虽说出土物是判断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河底堆积的辐射范围较大,可能会有从上游冲积下来的其他年代的遗物存在其中。


  “由于河底地层堆积的特殊性,船只的具体年代还没办法确定。”张如意介绍说,不过,想要弄清年代不是只能依靠地层和出土物,许多现代的检测手段也可以对年代做出判断。“目前,工作人员已经对船只的木结构和青泥进行取样并送往专门的机构做检测,待结果出来后,会对船只的‘年龄’有一个参考性的答案。”张如意说。

 

 

  【进展】 或将整体“打包”移至回洛仓

 


  在考古现场,记者看到有400多个木箱,上面写着“一船11舱,北至南2”等字样。这里面装的是啥?这编号代表啥意思?


  “这些木箱里装的是青膏泥,是从古船内和船周围挖出来的。”张如意说,古船周边沉淀着一层青泥,青泥层只有在水流非常平稳的情况下,经长时间沉积才会形成。青泥层上面有沙子,说明发现船只的地方曾经是河道。考虑到这艘古沉船的重要性,洛阳市文物部门决定对其实施整体搬迁。为保持古船的原貌,所有和船有关的东西都将被“打包”带走,包括船舱内外的青膏泥。“在装箱前,工作人员对青膏泥进行了编号,哪个船舱的,船舱中哪一部分的,都进行了标注,方便将来的复原。”


  “未来,古船将被整体搬迁至回洛仓,因为古船和回洛仓都是与大运河有关。”张如意介绍说,因船只非常大,且周边的交通又不便,搬迁整体难度较大。目前,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在研究制订具体的搬迁方案。

 

 

  【意义】 证实了运河故道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由于在洛河沿岸发现古船,除了要搞清楚船只的形制和情况,考古人员更希望搞清楚古船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它与隋唐大运河到底有没有关系?


  “近期,我们对洛河沿岸进行了走访和考古调查,弄清楚了汉魏时期堰洛通漕的位置,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发现。”张如意介绍说,古船被发现的地方就是汉魏时期的阳渠故道,即隋唐时期的漕渠故道。


  “不管船只的年代是明清还是隋唐,它的出现都很有意义。”张如意说,在内陆自然形成的小型河流中,河水较浅,一般不会出现这样大的货船,只有在运河中才会出现。即便船只是明清时期的,那也说明运河故道的规划设计非常科学,从汉魏、隋唐至明清,一直都在使用。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河南郑国三号车马坑重现2000多年前“香车宝马”
  • 河南郑国车马坑出土2400年前“最豪华房车”
  • 不能遗忘保护和捐赠国宝的人
  • 老人收藏几十万藏品堆满40多个房间
  • 河南安阳殷墟保护区发现18座墓葬
  • 河南郸城一村庄挖出180斤“崇宁重宝”古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