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海南独特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墓,近年来频遭盗墓贼觊觎。
2014年2月8日,海口市云龙镇明代名臣唐胄墓园中的唐胄之妾陈淑人墓被盗挖。
2014年1月5日,海口市遵谭镇涌潭村蔡氏古墓群中一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官员古墓被盗挖。
2013年10月11日,海口市云龙镇明代名臣唐胄墓园中唐胄墓和唐胄夫人钟氏墓被盗挖。
2013年9月30日,文昌市铺前镇林梧村一清朝进士古墓被盗挖。
2008年2月28日,海口市云龙镇明代名臣唐胄墓园中唐胄夫人钟氏墓被盗挖。
2006年4月9日,澄迈县永发镇明朝进士郑廷鹄古墓被盗挖。
继去年唐胄墓被盗之后,2月8日,其墓园中的又一古墓被盗。不久前,海口市遵谭镇涌潭村蔡氏古墓群同样被盗挖。一时间,古墓的保护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省内一些古代墓葬被盗挖的消息陆续见诸媒体。随着内地民间收藏热与淘宝热的兴起,盗掘古墓和倒卖文物的现象在一些文物发达地区不时出现,而作为文物小省的海南,近年来也开始被那些不良盗墓贼盯上。海南的古代墓葬,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古墓本身以及古墓主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承载着海南的历史、文化信息。
海南古墓文化价值 大于经济价值
一连串发生的古墓盗窃案,令人痛心之余,又不禁产生疑问:相对于内地一些文物发达的地区,海南的古墓有什么“魅力”让盗墓贼铤而走险?
“近几个月发生的几起盗墓案件中盗墓贼都没有成功,对古墓没有造成较大的破坏。海南的古墓葬多为名人墓葬,墓中没有什么贵重的陪葬品。”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说,近些年来我省文物部门陆续发掘了一些古墓葬,陪葬品中除了陶罐、陶碗等一些墓主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外,没什么特别有经济价值的物件。
“如果盗墓贼对海南历史文化做过研究的话,应该知道海南很多古墓主人都很‘穷'.”海口市文物局局长王大新说,“孤悬海外的海南岛在历史上,没有巨富的大商人,也没有出名的贪官,贬官和清官的墓葬都不会有特别值钱的陪葬品。”王大新提到,这些年来他参与的海南的古墓发掘活动中,见到的最值钱的陪葬品是金牛岭公园一将军夫人墓葬中发现的一根金簪,“那是墓里最值钱的随葬品了。”
海口一位姓袁的民间古玩藏家对两位文物专家的说法很是认同。“历史知识匮乏的盗墓贼,以为凡是古墓都会有价值连城的陪葬品,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他说,从省内的博物馆内陈列的物品就可以看到,海南目前发掘出来的文物历史研究价值大于经济价值,几乎没有什么价值连城的宝贝,就连贵重瓷器也很少。
几大难题困扰野外古墓葬保护
据我省文物部门调查,目前发现的海南古代墓葬总数约为300处。
远离城镇,地处人烟稀少的荒郊野外,绝大多数仅靠其后人进行日常巡视保护,没有完善的科技防范手段,这是目前海南野外古墓葬的现状,“这些状况让野外古墓葬的保护难度极大,不仅仅是海南,这也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王亦平说。
除了受地域因素影响外,经费和编制也是横亘在文物保护单位面前的一道难题。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文物保护要做到“四有”,即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和有保管机构。王亦平说,海南的墓葬和内地不一样,中原和西北以帝陵居多,这些比较巨大的墓葬一般保护措施都不错,会设有专门的保护机构,但海南的古墓葬主要以名人为主,多数有后人,一般是由他们担负起保护责任。
“被列入保护名单的古墓葬的保护同时也受限于经费。”王大新说,文物保护经费匮乏是制约海口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瓶颈。除“国保”和部分“省保”有专门机构和人员管理外,大部分文物古迹处于无专人值守的状况,尤其是包括古墓葬在内的田野文物保护。海口现有1560个不可移动文物,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其中125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0处古墓葬。这些古墓葬除了人们熟知的海瑞墓、丘濬墓,18个古墓葬地处荒郊野外。“对于地处荒郊野外的古墓葬,目前文物部门一般的做法是雇用临时保护员,但他们只能做到不定时巡查和有事及时报告等,而且受经费所限,相应的技术监控手段还难以运用。”
编制内的文保人员不足也同样困扰着古墓葬的文物保护。据文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陈葵花介绍,目前文昌市博物馆只有3名员工,而文昌的文物点较多,人力缺乏使得他们对于文物保护心有余而力不足,“做到全面保护实在有难度。”
古墓葬保护需多方形成合力
唐胄墓园近段时间先后两次发生被盗案件,王大新认为,这说明了加强海口田野文物安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王大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海口市文物局已根据全市田野文物多且较为分散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保护方案,并将于近期内向省文物行政部门和海口市政府寻求资金支持。
目前,海口市文物局提出了从人防和物防两个方面加强防范。王大新说,根据本届政府不增加机构和编制的实际情况,文物局拟报请市政府聘用文物安全巡查员,由田野文物保护单位所有权人或所在地的群众对文物实行安全巡查,以便发现情况能及时上报。同时,鉴于田野文物保护单位均分散在野外偏远地区,而盗墓犯罪分子一般都是群体作案,少量的文物安全巡查员难以确保其安全,因此文物局将向市政府和省文物行政部门申请经费支持,分批分期给全市处于危险境地的各级田野文物保护单位安装监控设备,接入文物所在地的公安监控系统,实行有效监控。
种种因素导致文物部门在古墓葬保护上的力度薄弱之外,海南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管理古墓葬的相关责任人防范意识不高也是导致盗墓案发生的一个原因。文昌被盗古墓后人韩先生就曾表示,海南以前很少发生类似盗墓案件,因此大家的防范意识并不高。而日前刚刚发生的唐胄墓园被盗案中也有当地村民不够警觉的因素在内。唐氏后人唐迈海说,去年10月盗墓事件发生后,他们曾花钱买了两条狗来看墓园,并找人喂养,但春节期间,这两条狗被人毒死,不过当时此事并未引起大家的警觉。而就在盗墓案发生的前一晚,看护的村民也曾听到狗叫,但未以为然。
王亦平说,盗墓是全世界都需要面对的难题。他认为,以我省目前实际的情况来看,应以人防为主,技防为辅,“除了政府部门,负责管理古墓葬的后人的防范意识同样也很重要。”
王大新还认为,要切实保护好古墓葬,还需要社会上形成合力,尤其是落实文物保护机构和文物保护责任人是关键。王大新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了湖北省文物局较为有效的做法,“他们出台了’三级督查制‘,即由区文物局督查到镇,镇领导轮流督查到村,村干部督查到护墓哨。落实到村一级责任人,这样大大提高了保护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