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
1925年创立的上海江湾立达学园,上海教育史上的一个异数。这个由匡互生、丰子恺、朱光潜等趣味相投志愿相同的人,共同创办的中学,不叫中学称学园,他们是将学生当作花园里的花卉,来灌溉培育了。
翌年3月,立达学园教员成立了立达学会,会员有刘大白、丰子恺、夏硏尊、陈望道、周建人、郑振铎、方光焘、周予同、夏衍、关良、朱自清、朱光潜、黎锦晖、叶圣陶、胡愈之、李石岑等。同年9月,学会出版刊名为《一般》的杂志(月刊)。
从1926年9月至1929年12月 (中间曾停刊4个月),《一般》杂志前后延续三年多。主干(主编)前期是语言学家方光焘,后期夏硏尊。每册二角,每册178页,开明书店发行。
说《一般》杂志一般,真的很一般。
它是一份面向一般人 (当然也包括中学生)的同人杂志或学人杂志,基本作者都是立达学会会员。它的诞生号(创刊号)第一期,发刊词是一段对话,写得通俗、亲切、自然,像拉家常一样。
说不一般,它的作者可谓群贤毕至,星光灿烂。如第一期小说有叶圣陶《遗腹子》,夏硏尊的《长闲》,孙福熙《不死》,还有周建人等人写的文章。此后,茅盾、郁达夫、章克标、胡愈之、朱自清、黎锦晖、刘薰宇等,均有作品发表。
丰子恺作为杂志的美编,每期扉页都有他一幅风格独特,情趣盎然的漫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空白处,也有他的题头画和补白式的小漫画,使得杂志弹眼落睛,透气不沉闷。丰子恺又是散文高手,偶尔也在《一般》登台亮相,清新隽永的文字,别有一番韵味。
创始人之一的朱光潜,学园创建后去了英、法留学,身在异国,他仍眷顾《一般》,从1926年11月到1928年3月,先后在《一般》杂志上发表了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与中学生谈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等,引起广泛注意。后结集出版,此书至今仍在印行,成为经典。
《一般》没有辜负一般人的期望。无论文章的质量、插图、装帧,都堪称上乘,即便是补白,长文章空出来的部分,设计上用长方形的框子框起来,或放小诗,或登短文,也蛮登样的。写补白的也绝非等闲之辈,如有一段时间,戏剧家赵景深的补白尤多。
《一般》强调编读互动,它的一篇篇编辑后记,本身就是一篇按现在的说法,是带着小资情调文字优美的散文。
心系一般的读者,追求不一般的品质。恰如《一般》杂志的编者于“后记”所云:“起初是人拼命地要办杂志,后来杂志要办得人拼命。”
凭着这种对读者负责的“拼命”精神,像滚雪球一样,《一般》杂志从为人知之不多,到打开了销路,国内发行远达边陲新疆内蒙古,国外销往日本朝鲜及欧美。“天下谁人不识君”?对此,编者也在“后记”里表达了谢意:“本?继续出版后,销数激增。同人等深深感谢同情的读者诸君,此后当更努力以副(符)雅望。”
一个占地二、三十亩的立达学园,竟然聚集了这么多的文化精英,办出了一流的杂志。尽管只存在三年多,但影响深远,后来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学生》杂志,承袭了《一般》的衣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