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变刺客曾参与刺杀汪精卫

时间:2014-05-21 08:30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华克之

 

华克之

 

  民国史上有一个神秘的百变刺客,用的化名至少有几十个,最出名的就是1935年组织刺杀汪精卫时用的化名华克之。他的人头曾被悬赏10万大洋,而他却在江湖上神秘的失踪了,后来,他加入了共产党,成了党的秘密战士,解放后又因潘汉年案件蒙冤入狱,平反后以一个报社编辑平凡地度过了余生。新华社发表他逝世的消息,用的是“张建良”这个名字。


 

参与刺杀汪精卫

 


  华克之早年是国民党左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从事反蒋活动。1929年,华克之迁居上海。在他的周围,迅速聚拢了几位曾是国民党左派或对蒋介石统治极度失望的知交。大家经常在一起探讨救国良策,他们下决心要消灭蒋介石,手段则是刺杀!当时,与华克之同住一起的还有一位共产党员,名叫陈处泰(即陈惘子)。陈经常向华克之等人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对他们“五步流血”的计划也非常清楚。


  作为党组织与华克之等人的联系人,陈带来了党组织的意见:无产阶级政党不能鼓励去做暗杀的事;既然革命目标一致,你们最好能参加党的工作。华克之等人血气方刚,没有接受党组织的意见。陈处泰将他们的态度向上级汇报后,表示:党组织不能用任何方式支持这一行动;但也不会当蒋介石的保镖。


  华克之等人则再三表示:事前事后都与共产党无关,也不要求共产党提供任何支持。暗杀计划开始实施了。为刺杀蒋介石,华克之进行周密部署,于1934年11月,在南京设立了一个掩护机关,即晨光通讯社。社长为华克之本人,化名胡云卿,是一位“出资资助的华侨富商”.总务兼编辑部主任张玉华,采访主任贺坡光,记者孙凤鸣。他们组成一个有特定奋斗目标、行动纲领和工作纪律的战斗集体。在案发之前,晨光通讯社没受到任何怀疑。华克之等人一方面密切关注日趋恶化的国内形势,一方面加快了刺杀蒋介石的步伐。他们获知,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将在南京召开,认为机会难得,决定在会上动手。华克之成为刺杀行动的总指挥,而枪法精熟的孙凤鸣则毅然担负起刺客的重任。


  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四届六中全会)如期举行。掌握国民党实权的蒋介石显得踌躇满志。此次大会,除西南派的粤、桂中央委员没有出席外,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汪精卫等各派要人齐集南京。当时,蒋介石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汪精卫任行政院主席。国民党南京中央党部戒备森严,但孙凤鸣还是顺利地进入会场。当各中委出礼堂至第一会议厅门口摄影时,刺杀机会来临。但蒋介石迟迟不肯出来,转而由汪精卫作代表,与众人合影。孙凤鸣无法刺杀蒋介石,便向汪精卫开枪。他迅速从大衣口袋里抽出一支六弹左轮手枪,一边高呼“严惩国贼,诛杀汉奸!”一边向汪精卫连击三枪。第一枪射进汪精卫左眼外角下左颧骨,第二枪从后贯通左臂,第三枪从汪精卫后背射进第六、七胸骨旁。汪精卫倒在血泊中。


 

成为潘汉年的助手

 


  华克之1939年进入潘汉年的情报系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潘汉年在香港和上海工作的得力助手。


  八路军驻港办事处设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8号,门口挂着一张“粤华公司”的牌子,以经营茶叶生意作掩护。


  1939年潘汉年到延安参加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就被留在中央社会部搞情报工作,不久他到香港治疗眼病,组织上让他顺便抓一下香港的情报工作。


  潘汉年的眼疾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很快痊愈。病愈后,中央任命他为中社部副部长,留在香港主持第一线的情报工作。又指定他负责组建华南情报局,统一掌握和领导包括香港和上海在内的华南地区的情报工作。


  香港和上海,是当时敌我友三方情报工作的主要战场,尤其是上海,一直就是远东最大的情报中心,是中统、军统各种特务机关活动的重要据点,苏联和第三国际也同时在这里设有情报活动站。潘汉年到任伊始,就着手四处物色人才。廖承志的助手、八路军驻港办事处副处长连贯是华克之的老朋友,深知华克之的能力和为人,便向潘汉年推荐。于是华克之在香港中环的皇后大酒店里,由连贯介绍,第一次见到了潘汉年和廖承志。


  华克之从延安返回华南后,就一直奉中共指示在李济深和陈铭枢等人身边工作,做延安和华南民主力量之间的信使,盼着组织来人找他。现在,潘汉年带着党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来了,他感到万分激动。

 

返回上海做情报工作

 


  潘汉年对华克之提出,要他返回上海给中共做情报工作。于是,华克之化名为张建良进入了潘汉年的情报系统。潘汉年首先要求华克之担任他在港沪两地情报班子的联络人,华克之利用对上海的熟悉和各种广泛的社会关系,来往于上海和香港之间,一路畅通无阻。


  与华克之一起担任沪、港之间交通和联络工作的,还有一位名叫董慧的年轻女子。她是香港大银行家的女儿,以董事长小姐的名义,穿梭于其父在香港的道亨银行总行和上海分行之间,堂而皇之地做着中共地下党的工作。这个董慧后来成为了潘汉年的终身爱侣。


  通过华克之和董慧卓有成效的活动,中共港沪两地情报据点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了。


  1939年底,由廖承志和潘汉年介绍,华克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华克之有位生死至交名叫任庵,又叫张子羽,是他在从事反蒋活动时结识的。此人虽然在国民党军政界任职,却不满蒋介石的作为,同情共产党。他与华克之一见倾心。华克之呼任庵为兄,连他的名字“克之”,也是这位兄长赠送的。华克之一生用过的名字多不胜数。然而只有这个名字终生使用。


  后来晨光社行刺汪精卫事发,任庵也受到牵连,遂离开南京,隐居上海租界。华克之回到上海后,重新与任庵取得联系。在兄长任庵面前,华克之丝毫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他将自己刺汪后颠沛流离,以及后来投奔延安、委派华南的经过一一说了,限于纪律,将在潘汉年领导下工作一事略过不提。只是表示,他目前从事的是爱国事业,希望能得到任庵的支持。


 

华克之受命做联络人

 


  任庵当然能猜到华克之所说的“正义的事业”是什么,他当即表示,凡是有利于抗日救国的事情,他一定不计个人利害,尽力去做。一次,华克之托任庵向军统头子戴笠送一封信。原来,潘汉年手下有位情报干部名叫袁殊,与日本驻上海的情报机构“岩井公馆”以及国民党军统都有情报联系。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多面间谍。为了更好地利用袁殊的关系搜集情报,进一步打入“岩井公馆”,潘汉年让袁殊出面主持了一个汉奸组织“兴亚建国社”,想通过这种途径获得日伪方面更有价值的情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陈云堪称善于学习典范:读书读到废寝忘食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费来源
  • 国民党高官们的共产党子女
  • “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叶挺妻子李秀文
  • 1960年印尼反华 美国大使欣喜华人共产党员被屠杀
  • 杀害著名共产党员的凶手落网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