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昌昙华林古街小巷深处,有一个小小的纪念馆。这里纪念的是一位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重量级人物--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创建者及中国图书馆学的创始人美国人韦棣华。
纪念馆为寓居武汉的加拿大籍华人大卫自筹资金租房创办。和韦棣华“非亲非故”,大卫的建馆理由令人感动:昙华林是韦棣华将青春乃至生命留下的地方,这里更不应该忘记她!
镇馆之宝 一双绣花鞋
拿出一张从美国韦棣华家乡带回来的彩色照片,大卫说,“如果硬要我说出一件来镇馆之宝来,我觉得非这双‘三寸金莲’绣鞋莫属。不过,它现在不在我们手上。”
大卫介绍,这次去美国办展,韦棣华曾经工作的理奇蒙德纪念图书馆工作人员向他提供了这张中国清代妇女所穿的绣花鞋照片,并讲述了这双鞋的故事:原来,这双漂亮的鞋是韦棣华在武汉生活工作期间,当作纪念品买下来。回国探亲时,她将鞋带回美国,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一位亲戚。这位亲戚的后人一直将这双鞋珍藏至今,写信将这个故事告诉了韦棣华曾经工作过的图书馆,并寄来了这双鞋的照片。
由于行程紧张,大卫没能和韦棣华这位亲戚的后人晤面。他表示,将来一定会有机会与他们见面,并告诉他们,武汉有一个韦棣华纪念馆,希望展出这双鞋。
全市最小的纪念馆
简陋的民居,加起来仅36平方米的展厅其实是由一间小客厅和一间卧房改造。纪念馆内陈列的数十件(幅)历史老照片及相关史料、实物,展现了一个多世纪前,美国人韦棣华女士不远万里来到武汉,在昙华林创办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文华公书林,及开创中国图书馆高等教育先河的经历。
这些展品大多数为大卫近一年来,从研究韦棣华的专家手中索求,并从各个图书馆的相关书籍、网络材料、以及各个博客中搜集而来。还有一部分来自武汉市政府布衣参事陈勇等一些热心人士的赠送。
去年10月,在大卫的奔走及武昌区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韦棣华图片展得以在辛亥革命博物馆巡展,引起美国驻武汉总领事关注,当即表示欲促成巡展在韦棣华故乡纽约州巴特维亚市举行。今年5月15日至5月23日,“韦棣华百年图片展巡展”得以在巴特维亚理奇蒙德纪念图书馆展出。来中国前,韦棣华在理奇蒙德纪念图书馆担任首任馆长达十年之久。
“这次去韦棣华的家乡办展收获很大。”前几日,刚从美国回汉的大卫又带回一批新的珍贵影印件:1901年6月7日,刊登在当地报纸上的韦棣华写给家乡居民一封邀请信,信中,韦棣华希望乡亲们能为她在中国武汉创办图书室捐赠图书;56岁的韦棣华在汉口申请护照时的英文登记表;当地报纸1931年5月2日刊登的韦棣华在中国去世的消息等。
大卫表示,他将对这些资料进行翻译研究后,尽快陈列展出。
让更多的人知道韦棣华
23年前,北京小伙大卫漂洋过海到美国攻读希伯来文学专业。在异国他乡,他以家传的蛋画技艺创作了大量作品,并小有名气。2005年,大卫回国随武汉妻子定居江城。一次偶然的机会,大卫走进古意悠深的武昌昙华林,这里曾经居住过的钱基博、冼星海、郭沫若、杨格非、张难先等100多位历史文化名人让他兴奋不已,萌发了用蛋画将他们一一表现出来的想法。在挖掘这些名人史料时,韦棣华的事迹尤让他感动。
为了“让每个中国人都有看书的权利和机会”,作为一位美国人,韦棣华历尽艰辛在昙华林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并为此奉献了一生。1931年,终身未嫁的韦棣华在昙华林去世。
“就是这样一位对武汉乃至对中国‘有恩’的重要人物,今天却很少有人知道”.大卫迫切地想做一件事:让更多的人知道韦棣华。为此,他四处收集史料、实物,并先后在昙华林及辛亥革命博物馆举办了有关韦棣华两场巡展。
“要是创办纪念馆,就能长期接待观众参观了。”历经波折,数月前,大卫终于在昙华林租到了这间房子,正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
他的坚持感动身边人
作为一位蛋画艺术家,每个月2000多元的房租,对于并不富有的大卫而言,不是个小数字。请不起讲解员,观众来了,都是他亲自讲解。他的坚持,感动着他身边的人。武昌区文化旅游公司给了他多方支持和帮助。湖北美院毕业的李卉,不仅资助大卫在自己开办的茶馆里举办了展览,而且还成为他的“合伙人”.这次,大卫到美国办展的费用,有一半出自李卉的赞助。
“20世纪90年代,遗存在昙华林湖北中医药大学内的文华公书林旧址被拆除了,但韦棣华的感人故事和蜚声中外的文华公书林这段历史,却不能在昙华林消失。我们要让它全部记载和展示在韦棣华纪念馆里,供人免费参观。”大卫希望通过记者的报道和呼吁,让更多的人了解韦棣华,关注韦棣华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