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仲隗为河南老百姓说话

时间:2014-06-10 09:52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郭仲隗

 

  郭仲隗是同盟会早期会员,1940年,郭仲隗出任国民参政员。1941年11月在国民参政会第二届二次会议议案中,郭仲隗等提交《河南军粮及征实负担过重,民不堪命,崩溃可虞,请政府速予解轻以维地方而利抗战案》。1942年10月,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一次会议上,郭仲隗等提交《河南灾情惨重,请政府速赐救济,以全民命而利抗战案》和《请移送灾区难民于西北各省垦殖,以固本救灾荒案》。1943年9月,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二次会议上,郭仲隗提交了《河南连年灾荒情形惨重,军民交困,危机潜伏,请政府详查事实迅谋救济,以拯垂死孑遗,巩固前线基地而利抗战建国大业案》。


  1944年4月,日军渡过黄河,战38天,日军以5万左右的兵力打垮了拥有40万兵力的国民党军队。汤恩伯鱼肉百姓,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郭仲隗亲眼目睹了汤恩伯部队临阵逃跑、侵民扰民行为,决定仗义执言、为民请命。他不畏艰难,冒着生命危险,前后共行程23天,9月5日才由宝鸡乘机到达重庆。58岁的他体重减去12公斤,门牙掉了两颗。


  “我要为河南老百姓说话。”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会议上,他为河南灾民涕泣陈情。在会上他开宗明义就说:我坐过牢,下过狱,什么都不怕。河南灾情重到饿死的百姓不计其数,年青者往陕西逃生,政府竟下令堵截,老弱在家园先吃草根后吃树皮,现在吃“观音土”,吃后屙不下来,活活憋死。“难道政府的眼睛瞎了,看不见吗?耳朵聋了,听不见吗?我带了河南人民吃的十种‘观音土’请各院部长传着看一看。”言至此,郭仲隗情不自禁、声泪俱下。他面向主席台的蒋介石大声疾呼:“委员长如果再不管河南的事,我们三千万河南同胞就只有去跳黄河。就这,我们也不投降日本!”


  在参政会上,郭仲隗不顾参政会秘书长王世杰、内政部长张厉生、教育部长朱家骅关于“不谈军事,不涉及驻军将领”的劝告,置生死于度外,以事实揭露了汤恩伯在河南造成的“汤灾”.郭仲隗足足骂了一个多钟头,会场上时而肃静无声,时而群情鼎沸,他的发言令会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枪毙汤恩伯”的呼喊声,会议无法进行。


  《新华日报》《大公报》等媒体对此做了报道,全国影响很大。为平息群愤,蒋介石次日在上清寺官邸宴请国民党籍参政员,蒋介石在席间主动为汤恩伯承担责任,说汤恩伯的撤退是他亲自下的命令。郭仲隗又当场质问蒋介石是如何下达的命令?说汤恩伯不是撤退而是落荒而逃,并丢失电台。以至于蒋介石无言以对,宴会不欢而散。后来由郭仲隗领衔,103人提交了严惩汤恩伯的提案。“蒋不得已,乃把汤革职留任,戴罪立功,搪塞舆论。”


  开完参政会,郭仲隗又应邀到重庆的复旦大学为学生演讲。他演讲道:汤恩伯把战败的原因归罪于河南人民,原因是河南百姓没收了他们的枪。郭仲隗说,河南百姓对一切驻军都是忠实的。几年来他们遭受多种灾害,但他们对军粮征收上,却没有丝毫的回避。他们不但如数拿出,而且拿得最早。不是河南百姓背叛了驻军,而是驻军抛弃了河南百姓。


  郭仲隗的发言,传至汤恩伯耳中。汤恩伯气急败坏,密谋对郭仲隗下毒手。郭仲隗在回河南路过豫陕边境时遇到查捕,他机智地跳下汽车,沿荒僻小径而行,躲过了这场迫害。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辛亥后为何同盟会地位不高的宋教仁能总揽大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