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公起焉,邹公止焉。雄踞石牌,耀四海焉。德行道蓺,训学子焉。揽彼俊髦,怀厥美焉。更千万世,永瞻视焉。
1934年,石牌校区首期工程完工,中大师生兴高采烈,朱子范的《石牌中山大学校赋》表达了众人的喜悦心情,同时描述了石牌中大的创办过程及其地理形势、建制规模、华丽建筑、典藏仪器和新式教学。赋中的“左则文教兴蔚”、“右则刑名肄习”、“负以农科之馆第,带以理工之崇垣”,讲的是刚建成的中大文学院(今华工5号楼)、法学院(今华工12号楼)、农学院农学馆(今华农3号楼)、工学院机械电气工程教室(今华工6号楼)等建筑;学校的昭阳、洪泽、鄱阳、洞庭湖上美景,令“翩白鹭之欲下,惊海鸥之飞鸣”;图书馆是“玉轴金箱,紫文石室”,博物馆有各种飞禽走兽标本;学校实验室内有测量“声光电化,液热气力”的仪器,科研人员可以“可坐视其变化,若指掌之历历。”最后的“孙公起焉,邹公止焉”,指的是孙中山先生倡导、邹鲁校长主持操办中大新校建筑,“雄踞石牌,耀四海焉”,即中大石牌校区的建成在海内外享有声誉。赋作为一种古老的文体,源于楚辞,以汉赋最为闻名。以后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各领风骚,赋则逐渐式微,“五四”以后,作赋者越来越少。此时的朱子范虽才30岁出头,他枕藉经史,诗文大雅,撰成此赋,显示了“负不羁才,有湖海气”(黎闻非语)的性格。为此,江孔殷说:“余喜子范之博洽多能,尤喜旧学继续之有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