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出墙”被误解

时间:2014-08-19 08:30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一提到“红杏出墙”,人们大概会想到某某出轨了。遗憾的是,它是对古诗的误读。


    最早的“红杏出墙”诗,作者是晚唐诗人吴融。其诗《途中见杏花》云:“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人行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曙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皇州。”全诗流露出的是对帝乡无限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中的“红杏出墙”,仅仅是诗人眼前的景物,是勾起思乡情绪的媒介而已意。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诗,入选《千家诗》,其选者曰:“诗题‘游园不值',意思是诗人去朋友的花园游玩,可园主人不在,园门紧闭,只能欣赏到墙头伸出园外的一枝红杏,并由此而得此诗。一二句写诗人想去访问一位隐士园亭。但轻轻敲门,隐士的小院柴扉不见打开。诗人推测,这可能是担心游客们的”屐齿“会踩伤他家的青苔吧。暗指主人不愿意就俗。后两句得来十分珍贵,一个’关‘字,一个’出‘字,却使情绪急转直下,失望中忽见浓浓春景,不觉一喜。同时,也向人们昭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顽强的生命力,勃勃生机是很难禁锢扼杀的。诗文妙趣横生,活泼感人。


    也就是说,”红杏出墙“在这里,既有对隐士品德的赞赏和敬仰,又有对隐士拒不见客态度的一种善意警醒,当然也似乎颇有微词。首尾照应,意脉贯通,可谓深有意味。”红杏出墙“原先并非贬义或中性词,它是一个极其优美的诗歌艺术意象。据《老年生活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徐悲鸿出轨代价大:日夜作画还债致病危住院
  • 徐娘半老典故由来:贵妃红杏出墙给皇帝戴绿帽
  • 慈安太后猝死之谜:发现慈禧出轨怀孕产子?
  • 蒙巴顿夫人红杏出墙 “第三者”竟是尼赫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