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对武汉三镇的认识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因为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工业,汉阳是武汉工业的发源地;因为有武钢,武昌青山是新中国红色工业的重地;因为有汉正街,汉口则是武汉乃至中国的商贸重镇。
而通过对万里茶道起点汉口制茶历史的挖掘,才发现汉口才是武汉近代工业的起点。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专家董玉梅告诉记者:近一个半世纪前,随着顺丰砖茶厂、新奉砖茶厂、阜昌砖茶厂等一大批现代制茶工业企业在汉口腹地设立,它们率先引进蒸汽机生产砖茶,开启了武汉的机器时代,催生武汉成为近代中国三大工业基地。
汉口建起第一家砖茶厂 上千工人以准现代方式组织起来
汉口兰陵路与洞庭街交会处有一幢西式风格的老房子,老屋门前镶嵌着一块黑色大理石,铭牌上文字显示:此处为当年俄国茶商所建的“顺丰茶栈”旧址,“建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1861年俄国茶叶商人李凡诺夫来汉,从事由湖北崇阳、咸宁羊楼洞等地销往俄国的茶叶制作和买卖,并先后开设顺丰砖茶厂、顺丰茶栈码头、顺丰茶栈”.
此幢老建筑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于2012年11月公布为优秀历史建筑受到保护。
今天的“顺丰茶栈”旧址内住着人家,门口是卖百货的小商铺,这幢历经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4层西式老楼,看上去显得窘促和古旧。老房子的第三层临街建有阳台,外墙水泥柱,装饰简洁,室内地坪、楼梯踏级采用水磨石,具有公用建筑特征。
年逾六旬的王炎生先生从小在汉口长大,业余热衷对汉口城市变迁的考证和研究。他说,这是当年顺丰砖茶厂留下的惟一一栋建筑实物。董玉梅说,整个19世纪,英国商人虽然是中国茶叶最大的买主,但首先在湖北设厂加工制造,最早捷足先登的却是俄国商人。
1861年汉口开埠后,俄商紧随英商之后,在汉口设立茶商办事处,直接收购红茶。两年后,俄国商人不再满足于在汉口从华商手中收购茶叶,开始把触角伸向以羊楼洞为中心的鄂南茶区,在那里自行设庄,直接从茶农手中收茶,并创办了顺丰砖茶厂。
19世纪70年代,随着中俄砖茶贸易的不断扩大,汉口作为茶叶集散中心市场的地位日显突出,俄商将顺丰砖茶厂迁址于汉口俄租界江边。王炎生介绍,实际上早在1863年,顺丰茶厂主就已经买下了这块地皮,并着手建厂事宜。
根据《湖北工业史》的记载,1873年,顺丰迁址汉口后,将原来的手工制作砖茶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并用准现代的方式组织上千工人生产,从而成为湖北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
董玉梅认为,砖茶制作方式在汉口由手工改为机器,成为开启近代武汉机器时代的标志。此前,蒸汽机对武汉人而言为陌生之物。
长江边建专用码头 机器时代刺激砖茶贸易增长
武汉作家胡榴明着有《夕阳无语:武汉老公馆》一书。据她考证,“顺丰”生产茶叶的茶叶原料,由羊楼洞运到汉口,加工制成砖茶,然后从汉口陆路水路外运,当时茶厂雇用的中国工人达800名。工厂自行发电,日夜开工,三部蒸汽水压机将制成的茶叶挤压为块状,制成品有青砖茶、红砖茶和茶饼等。为方便砖茶和茶叶的的大量装运,1871年,顺丰砖茶厂又在长江边开辟“顺丰茶栈码头”,作为工厂产品运销的专用码头。这是汉口长江边上第一个工厂专用码头。
当年“顺丰茶栈”码头旧址在何处?王炎生先生带着记者来到汉口沿江大道,位于黎黄陂路与兰陵路中间段的马可孛罗酒店门前。他指着对面江滩公租自行车“兰陵路站”所处位置说,此处即是“顺丰茶栈”码头遗址。码头一直到上世纪末尚存在,汉口江滩进行改造时拆除。
王炎生听老人们说,当年的“顺丰”规模不小,在洞庭街与沿江大道之间,从兰陵路至黎黄陂路整个区域均为顺丰砖茶厂址所在区域。
砖茶制造方式从“手工时代”跨入“机器时代”,大大刺激了砖茶贸易的增长。据记载,1874年,汉口输出砖茶83402担,4年之后猛增至152339担,数年间增加之数几近一倍。到1894年,汉口一地共有包括顺丰、新泰、阜昌在内的4家俄商砖茶厂。此时4家砖茶厂共计安装砖茶压机15架,茶饼压机7架,日产砖茶2700担,茶饼160担。
据统计,到20世纪初年,俄商顺丰、新泰、阜昌3家砖茶厂已有资金400余万两,资产约500万两,年产值高达5300余万两,制茶季节雇用工人最多时约有5000余人,各厂动力均在900马力以上,生产规模已颇为可观。
100多年前,机器砖茶厂高高的烟囱成为汉口租界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也是武汉进入近代工业城市的标志。王炎生向记者展示的一张百年前老照片,呈现了长江沿岸这一区域的历史形态。这张老照片为位于当时俄租界的顺丰砖茶厂和新泰砖茶厂全景图,今天已经消失殆尽的西式厂房建筑,及高耸的烟囱记录了当年制茶业在汉口的辉煌。
汉口外资制茶工业 激发民族工业加速崛起
史料记载,中国近代最早引进机器生产的企业是“安庆内军械所”,这是曾国藩于1861年,在安庆引进西方先进机器和先进制造技术,建立的近代第一家用机器生产枪炮的军工企业。武汉虽然比上海等第一批开埠城市晚开埠20年,却因茶叶生产成为中国内陆最早引进机器工业的城市之一。
据汉江关不完全统计,1892至1901年的10年间,经江汉关出口的砖茶和茶饼价值,计达白银26415574两,俄商砖茶工业产值长期居湖北外资工厂首位,顺丰、新泰二厂还在九江开设了分厂。机器砖茶业成为湖北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
市社科院研究员张笃勤认为,俄国商人在汉口创办砖茶厂,以机器压制砖茶,成为武汉最早的近代工业,它推动武汉成为中国近代三大工业基地之一。
张笃勤说,以俄商在汉开办机器砖茶厂为开端,英、德、日等国商人也先后来汉开办以加工业为主的各种近代工厂,至1911年,外资在汉工厂达到30多家,总投资1500多万元,行业包括制茶、榨油、冷冻、面粉、烟酒、冶炼、电力、机械、修理、工程建筑、蛋品加工、棉花打包等,其中,创办于20世纪初的英和商记蛋雇工达2000多人,年产量达到7000吨,并在全国开设有108个分蛋庄。
汉口外资工业的发展,激发了武汉民族近代工业的崛起。1889年,洋务派官僚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面对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为了自强自立,先后在武汉建成了亚洲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及在国内纺织行业数一数二的湖北丝麻四局等一批大型工厂,使武汉成为中国近代钢铁、纺织工业的发祥地。受洋商和官府的影响,一部分商人和手工业者在甲午战争后开始投资近代工业。到清末,民办企业已发展到100余家,其中像宋炜臣1897年创办的燮昌火柴厂,月产火柴150箱,行销华中各省,是民族资产阶级工业中的佼佼者。
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认为,以首先开始使用蒸汽机器为标志,武汉工业在汉口以制茶工业起步,激发了民族工业的突飞猛进,进入20世纪后更是一路直追,与上海、天津鼎足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