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明长城现崇祯七年砖瓦 修筑史被延长13年

时间:2014-09-11 08:30来源:大西北网-法制晚报 作者:时丽霞,田宝希,赵 点击: 载入中...

    今年是延庆长城修缮的重要一年,多段长城得到有效保护。


    日前,在延庆现存明代长城最长的八达岭镇修缮现场,工作人员清理坍塌的城墙时发现多块崇祯七年的砖瓦及敌楼等。砖瓦的发现意味着明长城延庆段的近200年修筑历史又被延长13年,延庆有确切文字记载的长城修筑史被刷新。


    延庆县文物管理所的程所长告诉《法制晚报》记者,这些文物是迄今为止在长城修缮中的首次发现,对于研究长城的历史,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今年,明代长城延庆县段修筑长度约4400余米,包括九眼楼段、石峡关段、残长城段等6处。


    这些抢修项目将全部于今年10月底完成。


 

 

清400多方土石发现菱形敌楼

 


    此次率先修缮的地段是八达岭镇地段长城上的80-84号敌楼段,修缮项目包括1000余米墙体和5座敌楼,将后代人为拆改和自然因素所致的损毁按传统工艺进行修缮,使国保长城的保护情况得到彻底改善。


    在修缮清理遗址工作中,工人们在墙体上发现一座敌楼遗存。经文物部门现场确认,该遗存符合明代长城敌楼的建筑结构特点,应是一座残存的敌楼。


    由于年久失修或是其他原因,这座敌楼坍塌后被荒草和杂物所掩埋,在2008年的长城调查和该项目的前期测绘中没有被发现。


    本次修缮中,工人们清理了400多立方米的土和碎砖石后才见到了它的面貌--敌楼南面残高近4米,北面残高2米多,位于81号至83号敌楼间。


    据悉,敌楼基本上都修筑在长城的边墙上,但是在81号到83号敌楼间的墙体上并没有敌楼,而是在独立于墙外的位置修建有一座菱形敌楼。它的修筑可能是因当时特殊的军事需要决定的。


 

 

出土带字瓦当 长城修筑延13年

 


    除了遗存敌楼,在敌楼的清理过程中还发现了带有“重崇修”文字的瓦当和带“年祯七”文字的滴水,其含义应为“崇祯七年重修”.


    据介绍,明代延庆有确切文字记载的长城修筑从景泰初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天启初年(1621年),断断续续近200年。但从新出土建筑构件所记载的信息来看,这段史料的记载是不准确的,说明延庆县境内的明长城修缮至少持续到了明崇祯年间。


    砖瓦的发现意味着明长城延庆段的近200年修筑历史又被延长13年,延庆有确切文字记载的长城修筑史被刷新。


    程所长介绍,这种明确刻有年号的建筑构件在延庆县境内长城中尚属首次发现,这些新发现为延庆县明代长城的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实物资料。


    在73-76楼修缮工地工人们发现了一块长城分修残碑及近20枚石雷;在大庄科段长城修缮现场发现了一块完好的长城分修碑和刻有“诸”、“安”等字样的砖,从碑文中可以明确显示修建这段长城时有1800人参建,以及这两段长城的修建历史和过程。


 

多知道点儿
 


    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董耀会上午向《法制晚报》记者表示,明崇祯年间,清兵多次攻入长城,对明长城沿线构成巨大威胁。


    特别是几次从宣府镇攻入长城后,兵临今天的北京延庆地区,直接威胁到京城的安全,所以明崇祯年间非常重视这一带长城的修建和戍防。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勘探表明:唐中宗定陵砖瓦来自陕西桑园砖瓦窑址
  • 陕西现495座唐代砖瓦窑遗址 或为帝陵烧制建材
  • 陕西现唐代砖瓦窑群 刻画文字或为工匠涂鸦
  • 陕西富平发现迄今最大唐代砖瓦窑群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