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首钢”宿舍区首度亮相 距“厂房”仅100米

时间:2014-11-18 09:35来源:大西北网-北京晨报 作者:王歧丰 点击: 载入中...

    延庆大庄科矿冶遗址群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辽代冶铁遗址,被考古界喻为辽代“首钢”.昨天,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遗址发掘现场召开发布会,宣布继2011年发现1000年前的炼铁炉后,今年再次发现辽代炼铁工人的生活区遗址,出土大量辽宋时期文物。


 

 

“宿舍”距离“厂房”100米

 


    辽代“首钢”的宿舍区就在一条山谷里,距离旁边的河道大约30米。北京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大约3000平方米的地面上,已经布满了长方形的考古发掘探坑。


    据市文物研究所发掘领队刘乃涛介绍,发掘现场原为附近村民管理的栗树林,经探查共发现14处房屋遗址。“这些房屋都是坐北朝南,屋内还有火炕的遗迹。”


    在房屋遗址上,还可以看到由石块儿围成的墙址遗存。刘乃涛说,保存最好也是最大的一处房屋遗址,距离2011年发现的炼铁炉遗址仅有100米。目前初步推测为管理人员的住房。


 

 

工人待遇高于一般居民

 


    在生活区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辽代瓷片、瓷器残件、陶质板瓦、北宋钱币等文物。


    刘乃涛说,从出土物可以看出,当年在此炼铁的工人待遇很高,瓷碗已经成了很平常的生活用具。而同时代的辽代居民,通常还是在用陶盆等工具。“他们都是被辽代统治者高薪聘请来的。”刘乃涛说,不过这个聘请是要打上引号的。因为大庄科矿冶遗址群当时处于宋辽交界地带,这些工人都来自中原地区,显然他们大多不是自愿来打工的,很可能是被强掳来的。


 

 

未来拟建冶铁博物馆

 


    据刘乃涛介绍,此次发掘工作从今年5月开始,在地层下发现了房址、灶坑、道路、灰坑、炒钢炉遗址。


    “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炼铁生产体系。”刘乃涛说,附近有五处铁矿山。矿石开采出来后通过道路运到炼铁厂,冶炼出来的熟铁就在这里的作坊加工成兵器和生产工具。


    北京科技大学的李延祥教授参与了此次考古发掘,并带领学生们对整个炼铁遗址进行了分析研究。他说,1000年前的辽宋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炼铁技术,而欧洲人还只能烧制易于加工的“海绵铁”,无法将铁融化成铁水。“那时的冶炼技术绝对是国际最高水平了。”


    刘乃涛透露,延庆大庄科地区分布有众多冶铁遗址,今后还会进一步发掘。记者了解到,未来大庄科地区将进行大遗址规划保护,有望建设冶铁博物馆供市民参观。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辽代“首钢”有望建遗址公园 已经过四年发掘科考
  • 村支书在明肃王陵内建厂房 四处挖宝拒他人入内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