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6日从河北蔚县获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明代建筑华严寺在进行维修时,在水陆殿内墙发现砌在墙内的完整的水陆壁画,初步研究壁画为清代时绘制。壁画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宗教史、民俗文化史以及美术史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华严寺位于蔚县西暖泉古镇,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末。现存两座大殿为水陆殿和大雄宝殿,由于年久失修,201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华严寺进行保护维修。华严寺水陆殿内墙发现的水陆画,分为北墙壁两侧和东壁、西壁,面积大约80平方米。北壁两侧为十大明王图,东、西壁分为上、中、下三排,以墨线相隔共100幅,为“法界、四圣、六凡”等一切众生相,大约600位人物。
据介绍,水陆画即水陆法会图,是举办水陆法会用到的神只图像,包括壁画、卷轴画和少数石刻。水陆图像从唐代就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但是在元代以前的水陆图像没有留存下来,现存水陆图像基本是明清时期作品,分布在北方地区。
壁画采用传统的工笔重彩的绘画手法,兼用沥粉贴金的工艺来表现金属的质地,使画面有强烈的立体感和装饰美感,线条匀细柔韧,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画面中人物比例适度,形象组合得体,反映了画师娴熟的绘画技艺和水平。画面构图严谨,颜色多来自于矿物颜料,有朱砂、石青、石绿等,由于它们的稳定性好,现在依然鲜明艳丽。
据对华严寺历史沿革的初步研究,该壁画多为清代对华严寺进行修缮时候绘制。这为研究我国宗教史、民俗文化史以及美术史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也对我国水陆画研究以及民间美术史的研究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