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大金门将加固 民国蓄水池有望成“文物”

时间:2015-02-09 10:50来源:大西北网-中新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6日南京市文广新局文物专家考察紫金山区域文保状况,今年中山陵园管理局将实施多项文物保护工作。明孝陵的“大门”大金门将进行加固修缮,届时此处游客通道将暂时封闭;明孝陵内所有文物点均准备建立文物监控平台。此外,还有一座新发现的民国时期蓄水池,布满了数十个机枪弹孔,也将作为文物保护下来。


 

 

大金门修缮不会“加顶”

 


    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最有名,但它不止有石刻。这是一座建制完备的皇家陵园,它的终点在宝顶,起点一直延伸到宁杭高速边的下马坊,而下马坊后的一座城门--大金门则是朱元璋马皇后夫妇整座阴宅的看家大门。


    目前中山陵园管理局目前正在准备编制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获批准后,再启动对600年历史大金门进行节点大修。近年来一直有消息称,大红门修缮要重建门楼。管理局文物处处长闻慧斌表示,此次修缮不会改变文物现存的状态,不会“加顶”--也就是重建门楼,而是对城门砖块脱落、生出裂缝的情况,进行加固修缮。届时,大金门将暂时关闭,下马坊方向的游客将无法从大金门进入明孝陵景区,必须从位于神道石刻处的景区大门进入。


    “大金门”在下马坊西北近600米处,是当年在整座陵园的红墙上开辟的,它有三个门洞,城门根部的“须弥座”构件雕塑仍十分精美。


 

 

“监测体系”将覆盖明孝陵

 


    闻慧斌介绍,今年明孝陵景区还将建设“遗产监测体系”.这种体系,与监控探头类似,但不仅限于监控,还包括对文物本体状况的实时监测。比如,四方城里的神功圣德碑,它风化侵蚀情况如何?还能屹立多久?系统都能提前获知,一旦这些位于室外的文物出现开裂、倾覆等安全隐患,系统就会发出预警,文物部门就有足够的时间预先处置。


 

 

弹痕累累的民国蓄水池有望成“文物”

 


    位于灵谷寺景区水榭路边有一座蓄水池。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所的路侃告诉记者,整体造型为圆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直径8米,底部为须弥座样式。在蓄水池外侧的东南部留有20多处弹孔,部分深陷其中且锈迹斑驳的弹头至今仍然清晰可辨。在南京保卫战中,中山陵地区几乎每处都是敌我反复争夺的阵地。“这处蓄水池不仅是民国时期的优秀建筑,也是见证历史、呼唤和平的重要遗存。”路侃说。对此,闻慧斌表示,管理局将把民国蓄水池作为文物保护下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探究:明孝陵里的“眀”字是写错了吗?
  • 明孝陵清末"蛋白照"显示:"乾隆题诗碑"本就已断
  • 百年前从明孝陵寄出的明信片亮相 贴大清蟠龙邮票
  • 明孝陵陪葬功臣墓已探明6座具名墓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