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苏军巧打夜战击败纳粹

时间:2015-02-26 08:01来源:大西北网-新民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据档案记载,到了1941年11月29日,进抵莫斯科郊外的德军在各个方向上的进攻都被苏军遏制。反观前线苏军,由于持续从莫斯科城内得到兵力和兵器的补充,苏德两军布置在前线的力量对比逐渐发生了变化--苏联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获得新补充的3个集团军,总兵力增至110万人,配备7652门火炮、774辆坦克、飞机1000余架,而莫斯科战场的德军虽然总兵力达到170万人,拥有13500门火炮、1170辆坦克、615架飞机,但由于战线过长,兵力分散,战线并不稳固。考虑到德军习惯在白天动用优势的航空兵和装甲兵,朱可夫大胆地选择夜战作为反攻的主要样式。


    1941年11月下旬,苏军中最熟悉夜战的18个西伯利亚师被投入第一轮反攻作战,其中一个师向驻扎在莫斯科以南至瓦茨罗瓦娅以东防线的德军第112师发动夜袭。第112师是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的一部分,当时该师已有500人被冻死,而且寒冷的天气使得德军坦克发动机无法正常启动,更重要的是,德军坦克上的小口径火炮无法击穿苏军T-34坦克的正面装甲。


    一份德军战报描述了当时的情形:在漆黑的夜色里,大约20辆苏军坦克在苏联西伯利亚师的前面带头突击,令许多德军官兵大为震惊。由于不清楚有多少敌人,也看不到敌人的位置,德军的拦阻射击毫无章法。事实上,当时德军士兵手中并没有能有效抵御苏军坦克的武器。当苏军步兵跟随坦克冲过德军战壕时,阵地上的德军惊惶失措,苏军在数小时内就达成了战役目的。


    可是苏军在取得局部胜利后并未乘胜扩大战果,原因居然是部队受到过时的作战条令的约束。原来,当时苏军仍沿用1936年起实行的《基础野战条令》,其中规定夜间攻击只能由营团级单位实施,师级单位的夜间行动受到严格限制。面对这一尴尬情况,朱可夫要求苏军统帅部迅速撤销这种不合时宜的限制,并向部队发出号召:”务必对德军展开大范围夜间突袭。所有夜间行动必须在黄昏前准备妥当,部队也应当在黄昏前进入出发阵地。“


    随着苏军在莫斯科前线广泛运用夜战手段,德军面临的危机进一步加剧,德国第4集团军参谋长布鲁门·特里特甚至用”夜战精灵“来形容俄军士兵。他发现苏军为了保持进攻的突然性,居然在行动前不进行火力准备,有时甚至连起码的掩护火力也被取消。布鲁门·特里特认为,尽管苏军在夜间行动时经常会出现偏离进攻方向和部队编组失控的情况,但他们善于利用原始的工具(如指北针和燃烧的火堆)进行方位判定,从而保持进攻方向。


    遭到持续夜间攻击的德军疲于奔命,至1942年2月,纳粹德军被完全驱离莫斯科附近地域。在此期间,德军指挥官逐渐感到苏军士兵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身体上都越来越适应夜战。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包克认为,从通常意义上来说,夜晚”不是任何人的朋友“,在黑暗包围的战场上,人们很容易就会怀疑身边隐藏着险恶的敌人,每一个不明来源的声音听起来都充满危险,就像不吉利的征兆。可是,苏军士兵在黑夜中的适应能力和行动能力令德军士兵感到敬畏,”苏军士兵可以在严寒天气下趴在冰天雪地里数小时一动不动,耐心等待完成任务的机会。每当夜幕降临,精神抖擞的苏军士兵就会向德军营地发起突袭,取得一定战果后又迅速消失,而暴露在冰天雪地下带来的伤亡完全不能吓倒苏军战士“.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诺曼底登陆后盟军坦克战纳粹
  • 二战中苏军犬曾摧毁300德军坦克
  • 1945年纳粹集中营附近居民不知有屠杀
  • 美国机密文件爆料:中情局招揽包庇纳粹战犯
  • 纳粹党卫军揭秘:三分之二士兵是外国人
  • 二战中日军为何不敢跟美苏军队白刃战拼刺刀?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