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大量世界文化遗产都被损坏甚至彻底摧毁。约14座加德满都谷地重点古建筑遭到损毁,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古迹仅存20%.虽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尼泊尔政府希望根据历史资料修复和重建这些受损毁的世界文化遗产。但是,这需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
而就在12日,尼泊尔遭受了“二次打击”式地震。目前尚且无法得知,又有多少世界文化遗产遭到损毁。我们只能细数,这些瑰宝,曾经的模样。
过去,三座古城无数奇迹
加德满都谷地是个大概念,包括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3座彼此相连的城市。三座城市各有一个杜巴广场,分别为巴德岗杜巴广场、帕坦杜巴广场和这次震中受损最为严重的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三个杜巴广场集中了多建于16世纪至19世纪的马拉王朝古建筑,总共有约五十座以上的寺庙和宫殿。其中有7处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不幸的是,这次地震中,加德满都河谷超过80%的古建筑完全损毁,著名的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上的建筑大部分都倒塌了。
众多佛寺中,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最为出名,猴庙建在加德满都以西的山顶上,登顶后可俯览整个加都谷地,是佛教徒的重要朝圣重地。因为地处山顶,满山野猴,因此有人戏称它是尼泊尔的花果山。
达拉哈拉塔高九层,是加德满都最高的建筑,也是它的瞭望塔。
博大哈佛塔,全世界最大的圆佛塔,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俗称“小西藏”,数百年来,西藏商人在此歇脚。
加萨满达庙,初建于十二世纪,但此次震毁的加德满达庙是1969年地震后重建,整座三重屋檐的建筑只由同一棵婆罗双树取材,因此也称独木庙。它曾是造屋筑城的中心,它是尼泊尔首都名字的由来。
哈努曼多卡宫,又名老皇宫,是尼泊尔的故宫,尼泊尔人以此为豪,在全国现存历史遗迹中,它规模最大、艺术收藏最丰富,是杜巴广场唯一的白色建筑,欧式风格夹杂着尼泊尔的朴素。
玛珠庙,地震前它是杜巴广场的地标,九层台基,三层屋檐,供奉着象征湿婆神的林迦。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上纳拉扬毗湿奴庙、迪路迦摩罕纳拉扬神庙也未幸免于难,完全坍塌。
英国著名旅行家鲍威尔曾说,“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只要巴德岗还在,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
瓦斯塔拉杜迦神庙、法希得噶神庙和湿婆神庙,这三个寺庙都位于巴德岗,沿承了印度锡克哈拉的建筑风格,裹挟着浓厚的印度风情,在各种木质建筑中,这三个庙宇别有特色。
帕坦古城是尼泊尔第二大旅游城市。据统计,地震中,除柱像顶部损毁外,另有两座神庙完全坍塌。尤加纳兰德拉·马拉国王柱像,柱上是尤加纳兰德拉·马拉国王和他的王后的雕像,国王坐着一朵莲花,并有眼镜蛇护卫,眼镜蛇头顶停着一只鸟。哈里桑卡神庙和查尔纳拉扬神庙中供奉着毗湿奴和湿婆神的神灵,是帕坦杜巴广场古老的寺庙之一。
现在,无数古建筑毁于一旦
除了这14座重点古建筑,还有更多的文化遗址遭受损害。
按照尼泊尔国家考古局的统计,在地震中完全损毁或是受损严重的文化遗址达到约一百处,其中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分别占有35个、28个和25个。这还只是目前的统计数字,因为尼泊尔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偏远地区文物古迹受损的总数还没有统计出来,预计总数也在一百个左右。
根据尼泊尔历史记载,平均每75年到100年,加德满都附近都会有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印度将世界地震带分为五个等级,尼泊尔被划为最危险的一级;而在尼泊尔自己划分的三级危险区域内,加德满都又是最危险的一级。
目前尼泊尔最古老的一栋神庙在帕坦,大约建于十六世纪;最古老的石头神像有5尊左右,属于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一世纪。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坍塌的“独木庙”,在典籍中查到的建筑历史最长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但此次坍塌的是1969年重建的。
未来,古迹修复需要多久
在此次尼泊尔地震中,重建古迹的时间是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达拉哈拉塔曾在1934年大地震被摧毁过一次。它将是重建唯一使用现代化建筑技术和材料的文物。而其他的文物,都要使用原有的古代技术和材料。
尼泊尔国家考古局局长达哈尔声称:“5到7年,我们将修复加德满都谷地的这些文物。没有大的困难。也没有什么争议。”尼泊尔政府已经通过决议,古迹的重建工作由他领导的考古局负责。
然而,在尼泊尔官方和民间,对这次修复都有众多的疑虑。
重建最大的困难首先是资金,联合国认定的加德满都谷地7个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向国外筹集修复经费;其他的怎么办,现在谁也说不好。除了经费问题,还有技术问题。加德满都周边已经很难找到修复神庙需要的木材,只能进口。而熟练的建筑工人、木雕师傅是否充足,也是未知数。到底是否需要用现代技术修复这些古代文化遗迹,也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