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安平著《合肥四姐妹》中有这样一则趣事:1943年1月12日,沈从文先生返故乡湘西,船至桃源时,在岸边看到一则寻人启事:“立招字人钟汉福,家住白洋河文昌阁大松树下右边,今因走失贤媳一枚,年十三岁,名曰金翠,短脸大口,一齿凸出,去向不明。若有人寻找弄回者,赏光洋二元,大树为证,决不吃言,谨白。”沈从文一连看了好几遍,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写得好!写得好!”
奇文共赏,沈从文还把这则《寻人启事》一字不落地抄录下来,誊在稿子上寄给妻子张兆和。并在信的最后总结道:“三三,我一个字不改写下来给你瞧,这人若多读些书,一定是个大作家。”
一则70余字的《寻人启事》,为何能打动文学大师沈从文呢?是时髦而诙谐的风格,还是概括凝练的语言?我们不得而知。但读罢此文,不觉让人想象和思量:写《寻人启事》的钟汉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假如他当年能见到沈从文,在沈从文的指点和帮助下,多读些书,“一定是个大作家”,那我们会读到他更多更好的文字。
钟汉福是个纨绔少年,还是一个稳重青年?他的“贤媳一枚”最终找到没有?隔着遥远的时空,唯有朝着逝去的岁月遥寄一份祝福与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