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寒武纪大爆发”奠定生物门类发展基础

时间:2015-06-15 11:32来源:大西北网-南京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1946年在澳大利亚南部埃迪卡拉山区的砂岩中,发现了距今5.7亿年至5.4亿年的大批奇形怪状的化石。


  它们大多扁平状,一般只有几厘米,个别的可达1米以上,它们都是身体没有骨骼,体外无硬壳的柔软躯体。


  除了南极洲外,这一新奇的生物群后来在各大洲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现。


  对于这个外形十分奇特的生物群,有些学者认为澳大利亚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可分别属于30多个动物物种,如腔肠动物的水母类、水螅类、锥石类、真水母类,环节动物的多毛类及节肢动物等。


  另一些学者觉得它们缺乏动物所具有的运动、攫食、消化等器官功能,而应归于半营自养生活的类似植物和菌类,或是一种特殊的生物门类。


  更有学者认为它们与后来寒武纪所发现的生物群面貌截然不同,可能代表着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前的一次失败的生物进化过程。


  总之,由于这一生物群太特殊,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和热烈的争论,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近年来,我国古生物工作者在贵州距今5.6亿年的黑色页岩地层中发现了八臂仙母虫。


  这一化石在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处也被发现了,两者时代大致相当。


  科学家认为,我国发现的八臂仙母虫是实体化石,不像埃迪卡拉化石都是痕迹化石,而且这一化石肯定是动物化石的成虫,因为它个体大,外形像底部盘状的圆锥体,其直径大约2-4厘米,这比我国之前发现的最古老的胚胎或卵化石大多了。


  它身上有8条侧缘平滑,呈螺旋状向外的旋臂,并非手臂,而是肌肉构造,在它身体外有一层皮膜把它们包裹着,当它在海底缓慢移动时,完全靠这些肌肉收缩来进行的。


  它没有口,所以是靠体外皮膜细胞来吸食大量的微生物和藻类,与现代海洋中珊瑚、水母等动物类似,这表明“埃迪卡拉生物群”与后来古生代生物群还是有联系的。


  显然,无论是距今6.3亿年和5.8亿年-5.7亿年大量古老的动物胚胎(卵)化石,还是距今5.6亿年“埃迪卡拉生物群”的化石,都代表了新元古代晚期重要的生物进化事件,它们为随之而来的显生宙生物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场生物进化史上最为壮观的所谓“寒武纪大爆发”,拉开了古生代的序幕,一举奠定了整个显生宙生物门类发展的基础。


  无脊椎动物在此期间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以三叶虫、笔石、鹦鹉螺、腕足动物和四射珊瑚等为代表的古生代动物群盛极一时。

 

寒武纪(距今5.42亿年-4.88亿年)


  寒武纪伊始,首次出现了带硬壳的动物,这是生物演化进程中一次明显的质的飞跃。


  随后出现的澄江动物群,显示了从简单的海绵动物到复杂的脊索动物,几乎所有的现生动物门都有了各自的代表,此外还有一些形态非常奇特,以至于无法归入任何已知动物门的疑难类群。


  世界各地的寒武纪动物群,尤以三叶虫化石最为丰富,因此寒武纪又称为“三叶虫时代”.


  大型捕食动物奇虾的出现,标志着完整的生态系统在寒武纪初期就已形成。


  脊椎动物的起源也已追溯到寒武纪的开始。


  寒武纪是以英国威尔士西部的寒武山而得名。


  1835年英国地质学家A.塞奇威克创建了寒武系地层。


  寒武纪从距今5.42亿年前开始,历时5300万年,分为四个世,即纽芬世、第二世、第三世、芙蓉世。


  寒武纪时代,各古大陆孤立地分散在地球中低纬度,南北两极仍是一片汪洋大海。


  全球气候温暖,海平面延续着晚前寒武纪末开始的上升势头,淹没了很多大陆,使北美大陆除了东北部和冈瓦纳大陆中部没有被海水淹没而露出海面外,其他地区都被海水所覆盖,形成了大片的浅海。


  我国的华北、塔里木与华南板块处于分离状态,并分布在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