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母亲乔培玲毁家纾难

时间:2015-08-27 08:01来源:大西北网-北方新报 作者:宋武 点击: 载入中...

    1884年,乔培玲出生在归化城土默特陶思浩村(今属土默特左旗)名门望族家庭,19岁嫁到美岱召镇河子村(今属土默特右旗)家大业大的王家。


    1915年秋的一个雨天,得知土匪进村的消息,乔培玲带着年近古稀的婆母和4个年幼的子女,躲藏在高粱地里。绥西大土匪卢占魁率众匪闯入王家,丈夫王建业在家用火枪抵抗,被土匪打死,家中的金银财宝、贵重物品被洗劫一空,临走还把房屋付之一炬。年仅31岁的她含泪操办完丈夫的丧事后,挑起重振家业的重担。当年,大儿子王培玉10岁,女儿8岁、二儿子王经雨4岁,三儿子王如玉仅2岁。为避微词,她只雇十五六岁的少年当长短工,亲自领这些娃娃下地劳动,尤其是浇地时,更是不避晴雨,不分昼夜。经过数年艰辛创业,家业又逐渐发展起来,拥有豪华院落3处、水地500亩,骡、马、牛、驴10余头(匹)、羊数十只、大车二三辆、树木3000多棵。但是,好景不长,1937年10月,日寇的铁蹄踏进绥远的土地,制造了灭绝人性的萨拉齐镇惨案,萨拉齐蒙汉各族人民惨遭杀戮。


    2014年12月中旬,记者采访多年从事内蒙古历史研究工作的钱占元老师时,听他讲述了土默川巾帼英雄乔培玲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在大青山、土默川和晋西北一带,传颂着这位深明大义、毁家纾难的巾帼英雄乔培玲,人们亲切地称她王老太太。1943年,延安的报纸以《革命母亲》为题,报道了她的英雄事迹。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面对日寇的猖狂行径,王老太太带领全家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参加了抗日斗争。儿女们的爱国思想是与王老太太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王老太太虽没有文化,但从小就给孩子们讲她出嫁前听戏记住的《三国演义》《岳飞传》《水浒》等书中英雄人物的故事。全民抗战后她又对全家人说:”要不怕苦、不怕难,抗战要抗到底。没有国,怎能有家?抗战,儿子完不成,孙子接着干!“子女们正是在她的教育下,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参加了革命。


    王培玉担任萨县抗日民主政府的保管员,悉心照顾八路军伤病员和干部家属。一天他出沟为伤病员搞药,遭日本鬼子伏击,不幸中弹牺牲。王经雨组织萨县游击队,任队长,并担任萨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王如玉参加了八路军,后在中共萨县县委任职。孙女王友梅是萨县抗日武装的唯一的女干部。就连她收留的大阳洼行乞的张同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以王家长工为掩护,从事抗日秘密活动。张同的长子、王老太太的义孙张占元也参加了八路军,新中国成立后任土默特右旗政协副主席。


    那时,王家成了开展抗日斗争的一个可靠的据点和秘密联络站。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和”动委会“派中共党员于源、刘启焕、王弼臣到土默川开展地下工作,以走亲戚、当长工为掩护,经常吃住在王家,研究工作,传递情报。王弼臣名义是王家的长工,但一天也没下地劳动,而是以长工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刘启焕以货郎为掩护,走村串户宣传抗日,被刘启焕称作干妈的王老太太为他置办货郎担。刘启焕有好几次被敌人盯梢,他只好扔掉货郎担躲避。丢了货郎担,干妈再给他置办,前前后后置办了好几副。


    王老太太还是一个合格的警卫员。一天晚上,于源、刘启焕、王弼臣和王经雨正在前院研究组织抗救会事宜,突然响起了咚咚的敲门声,院子里的狗汪汪叫个不停。王老太太机智地把同志们藏到后院的地窑里,上面盖上柴草。然后,她从容地去开门,闯进了查户口的伪警察。敌人边查户口边鬼头鬼脑地东张西望,还问这问那,王老太太镇定地应付过去。


    这个地窑也是王老太太替党藏油印宣传材料和革命刊物的秘密地方,从未被敌人发现。1939年初,王老太太每天晚上叫家人都到后院睡觉,把前院腾出来,让给大青山下来的军政干部和地下工作者住,她和大儿子负责招待和放哨。


    王经雨刚组织起游击小组,没钱买武器,王老太太就慷慨资助,一次就拿出大烟土200两,卖掉换来枪支。

 

活着不做亡国奴


    1939年9月,王经雨因除掉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美岱召镇警察署汉奸达挠,暴露了身份上了大青山。他带领游击队活动在萨县一带,给日伪军以有力打击。敌人恨之入骨,围剿游击队,并丧心病狂地迫害王经雨的家人。具有民族气节的王老太太面对日伪军的迫害,掷地有声地说:”活着不做亡国奴,死了不做亡国奴的鬼。“为了躲避敌人,她一面变卖家产,继续资助八路军和游击队,一面带着家人东躲西藏,居无定所,吃了不少苦。从1940年到全国解放,她走遍晋西北的偏关、平鲁、朔县、神池、五寨、左云、右玉、岚县、兴县9县,又来往于内蒙古的凉城、清水河、丰镇、察右前旗、集宁、卓资山之间,行程难以计算。


    1940年2月,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姚喆派萨县游击队指导员杨思华带张永兴、杨春、张志成3位班长,把王老太太和她的大儿子及两个孙子、一个孙女接上山。从此,王老太太在大青山和八路军一起抗日。上山后,王老太太和战士们住窑洞、吃野菜、”转山头“(即:躲避敌人搜山),挨饿受冻,受尽磨难,但是她从不叫苦,总是说”这点苦算个甚!“


    1942年,日寇对大青山游击根据地实行大”扫荡“和经济大封锁,根据地军民生活极端困难,断炊的事经常发生。干粮多为炒扁豆、蚕豆、莜麦。王老太太已是牙齿脱落的老人了,吃这些东西往往牙床磨出血。她吃一粒蚕豆,要在嘴里含很久,直至用口水泡软,才能嚼烂咽下。敌人疯狂”扫荡“绥西,绥西专署、萨县政府机关和部队暂时撤到外线。为了给部队减轻负担,王老太太坚决要求和两个孙儿、几个伤员留下来,隐藏在深山野岭的石崖下、山洞中,冷得不行就在地上挖个坑,坑里点上火,上面盖上石板,就算是火炕。她和孙儿们以野菜充饥,把节省下的粮食给伤病员吃。绥西专署副专员靳崇智返回这一带活动,给王老太太留下20斤蚕豆圪糁,就这点粮食,他们维持了40多天,一直坚持到敌人撤退。


    1943年春的一天,日寇”扫荡“井儿沟,王老太太和战士们一样爬10多里的陡山。靳崇智回忆录中这样说:”这天,老人家正患病,一边走一边呕吐不止,但她仍然坚持和同志们行进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同志们看到这位年近花甲的老母亲挪着一双小脚,艰难地走在布满乱石、荆棘陡峭的山路上,心里非常不安,都想过来搀扶她走。但她怕影响部队的行军速度,不忍心拖累大家,坚决不用搀扶。脚疼得实在不行了,就跪着走,遇有陡坡就爬着上。同志们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后来组织上为了照顾她,给弄了一匹马让她行军时骑,但她经常让伤员骑着,自己跟在后面走。“有一次,在红军贝”转山头“,她的鞋底被磨破了,仍在艰难地行走。究竟转了多少个山头,难计其数。据其孙儿、包头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友众回忆:”我跟着祖母转过的山头有东沟、石湖、小北沟、猴山、八峰山、井儿沟、大阳洼、德胜沟、后窑子、彭叔营、红军贝、毛不浪梁、马化龙坝、泉子贝等。“


    王老太太为抗日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极大地鼓舞着战士们的斗志。大家表示,要豁出性命打鬼子。


    王老太太还是位好后勤,她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着战士们,经常给战士们洗补衣被,钉纽扣。她还是一位”好护士“,好多伤病员在她的精心护理下,伤痊愈后重返前线杀敌。小战士高志的腿负了伤,因当时没有药,伤口严重化脓,不能行动。王老太太不仅为他端屎倒尿,还翻山越岭寻找草药,煎后每天多次给他洗伤口。在王老太太几十天如一日的精心护理下,小高的伤好了,高兴地归了队。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有幸采访了王老太太的二孙子王友众,他对祖母的教育仍然记忆犹新:”我祖母当年对二叔王经雨说‘你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八路军再苦,也要走到头。'1946年冬,祖母教育我二姑’我们家的人都是八路军。跟了共产党、八路军,就不能说他们不好。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嘛。‘“


    1966年5月,王老太太在家乡病逝。她毁家纾难,带领全家参加抗日斗争的感人事迹,至今还在内蒙古西部地区人民群众中广泛传颂。这位抗日巾帼英雄为了民族大义,慷慨奉献的精神,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激励着今天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人们。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