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萧伯纳的中国学生

时间:2016-05-10 08:01来源:大西北网-羊城晚报 作者:侯坤 点击: 载入中...

从左到右,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从左到右,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191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斩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拿出1万英镑奖金作为基金,在罗曼·罗兰、罗素、萧伯纳、爱因斯坦等文艺科学巨匠的支持下,于1921年创办了”国际大学“,旨在弘扬印度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933年的中国,蔡元培组织成立了”中印学会“,并出任会长。蔡元培此前曾邀请泰戈尔来华,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印学会“创立后,当即决定选派学生到印度留学。来自浙江萧山的青年魏风江幸运地获得了唯一的留学名额,成为”国际大学“的第一个中国学生。


    此后,魏风江在泰戈尔的指导下学习印度历史、文学等,文学大师的亲自指点让魏风江受益一生。魏风江后又去了印度圣雄甘地的”真理学院“学习,直到抗日战争爆发,魏风江才辞别恩师返回国内。后因种种原因,再未有中国学生能如此幸运,得到泰戈尔的亲自点拨,魏风江也因此成为印度诗圣泰戈尔唯一的中国学生。


    对此,魏风江曾着有《我的老师泰戈尔》一书,详细记叙了他与泰戈尔的这一段师生情。2004年,魏风江去世,终年93岁。在他的墓碑背面的逝者生平中,称他毕生致力于中印两国文化交流事业,得到盛赞。


    1925年,中国青年黄佐临赴英国留学,入读伯明翰大学商科。在校期间,黄佐临创作了短剧《东西》和《中国茶》,他将剧本寄给了萧伯纳。萧伯纳回信说:”一个萧伯纳,他是个门徒,不是大师。你若想有所成就,一定要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千万不要做门徒。“ 就这样,黄佐临的才华得到了着名戏剧大师萧伯纳的肯定,从此拜在萧伯纳门下学习戏剧创作,萧伯纳成为让黄佐临一生敬重的老师。


    1937年,抗战爆发,黄佐临选择回国。临行前恩师萧伯纳赠言:”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如果你有毅力和勇气去掌握它,那个未来的盛典将是中国戏剧,不要用我的剧本,要你们自己的创作。“黄佐临备受鼓舞,怀着满腔热血回到了祖国。


    归国后,黄佐临在近60年的艺术生涯中,共导演了话剧、电影百余部,并培养了大批戏剧、电影工作者。1988年,他获中国话剧研究所颁发的振兴话剧导演终身奖。1994年,黄佐临病逝于上海。1996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设立”佐临话剧艺术奖“(佐临奖),以弘扬黄佐临倡导的”以赤子之心,不求名不求利,做终生奉献于话剧事业的真诚艺术家“的精神,并奖励话剧人才。


    说起文学大师们与中国的缘分,还不止如此。1941年美国作家海明威与妻子一同访问中国,1933年萧伯纳也曾亲临中国,与鲁迅、林语堂、蔡元培等座谈交流。这些与文学大师们的”亲密接触“,让当时的中国文艺界感受到了最真实的西方文学文化,是中外文学文化交流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