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落的墙体、两指宽的裂缝、残破的庭院、精美的木雕……在海口市府城地区,一些古老的文物建筑经历了百年沧桑,用其残破的身躯讲述着古老的历史故事,精美的木雕依然展示着古人的超群技艺水平,然而,这些“病体”的古建筑及其犹存的艺术魅力却未能得到良好的保护,只能在风雨中无助地飘摇,“任尔东西南北风”.在骄阳下,在风雨中,它们似乎在无声地呐喊着:“救救我们!”
古建筑现状
残破不堪“身躯”却依稀可见当年风采
海口琼山区府城地区,自古便是海口的繁华地带,府城地区也曾是达官贵人的聚集地。因此,该地区也成为海口百年以上的宗祠、大户人家府邸聚集较多的地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繁华如风终成梦,古时的大户人家当年风光再不复存。经历了百年沧桑,唯有曾经的院落、宗祠得以保留下来,且是一片残垣断壁之凄凉景象。
鼓楼:楼体残破不堪 依旧难掩光芒
顺着文庄路走,沿着鼓楼街走进去,便能看到古老的鼓楼。站在街道上看,这座鼓楼被包围在民居中,显得十分突兀。在鼓楼的左侧,是一个古老的石门,顺着石门走进去,再沿着古老的青石阶梯向上走,就看到了修建于明代,且在明清两代都曾多次重修的鼓楼。曾经,这座鼓楼是重要的军事设施,主要用于窥探四方的军情动向,也曾用于报时、报警,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它也逐渐暗淡下来。如今的它,周边是水泥栏杆,以及距离不到20厘米的居民楼。
现在的鼓楼更像是一位已过百岁的佝偻老人。鼓楼房顶的瓦片部分已残缺不全,甚至有的地方已经坍塌,曾立于鼓楼四角的石雕早已不见踪影。从鼓楼的正面一眼望去,脱落的墙体上,过去砌墙用的砖块、石墩赤裸裸地展示在人们面前。鼓楼正面两侧一米见方的木窗早已被虫蛀得不像样,仅靠木桩和铁丝固定。而墙体之间,用于固定墙体的木柱已经与墙体分离,其中,木柱与墙体之间最宽的裂缝达到了2指宽。在墙体的左侧,原本的木梁柱摇摇欲坠,不堪一击。细看梁柱上,斑斑点点的虫眼十分显眼,梁柱已被啃噬得只剩空壳。再透过窗户的缝隙朝里看,屋内的地面也已有裂缝,而在屋内起支撑作用的几根木桩也早已过了“保质期”,柱体已有较深裂纹,不堪重负。
然而,令人惊喜的是,在鼓楼房檐下的梁上,精美的木雕经历了百年的岁月却依旧动人。麒麟送瑞、喜鹊闹梅……这精美的雕饰,无声地传达出“曾经,我也很美”.
邢氏宗祠:院内杂草丛生 精美木雕仍夺目
下了鼓楼,顺着小巷再走,就来到了尚书直街。在如今的琼山区公安局分局宿舍小区旁边,两座宗祠毗邻。紧靠街边的宗祠为“黄忠义公祠”,1800平方米的三进院落,从去年年末开始重新修缮。
而在黄氏宗祠旁边,就是邢氏宗祠。邢氏宗祠于2011年被列入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与正在修缮的黄氏宗祠一对比,邢氏宗祠显得十分破败。从邢氏宗祠后面绕进院子后,触目便是满地的生活垃圾。走进院子,则是落寞地立着的房屋。房屋的墙壁上,有些地方已经裂开了很宽的缝隙。有些院落的房屋屋顶,瓦片也早已成片地坍塌。
然而,任谁也想不到,在如此破落的院落内,却有明珠暗藏:房屋的梁上,精美的木雕十分清晰,喜鹊、小鹿在灵芝从中嬉戏,显得生机勃勃。盛开的梅花、梅树枝头的喜鹊、梅树下的麒麟,在厚厚的尘埃中,依旧光芒夺目。值得一提的是,邢氏宗祠内,不同的房屋,梁上的木雕也不尽相同,
顺着台阶再往前走,院子里杂草丛生。过去的残桌破椅被凌乱地堆在一起,被砍掉的树枝被随意地丢在地上,而直径一米左右的一眼水井依然清澈见底,水井旁的两棵无花果树上硕果累累。靠近大门的墙边,“仰高门”的石碑靠墙摆着,石碑已成两段。从正门看,邢氏宗祠大门上有一副门联。门联上写道:“登堂缅念知军祖,入舍勤读圣贤书”,中间,“邢知军书舍”的门匾十分醒目。但大门口却是一片狼藉,甚至有一只死去多时的老鼠,为邢氏宗祠平添了一丝寂寥与落寞。
市民 年久失修鼓楼成危楼 无围栏成孩童“乐园”
在鼓楼的空地处,因为临近中午放学,有一群小学生冲了上来。沿着鼓楼的栏杆走了一圈之后,又向岌岌可危的鼓楼走了过去,甚至有孩子直接坐在了鼓楼左侧墙边的残破的石柱上玩耍。他们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鼓楼的残垣断壁,还有孩子大着胆子伸手上前去摸鼓楼裂了一指多宽的墙体。
被问到是否知道这是危楼时,这群孩子大声地回答说“知道”,但是因为鼓楼并没有其他限制,所以孩子们能够顺着青石台阶轻松地走上来,在空地上玩耍。
70岁的莫宗奇,就住在鼓楼附近。每天,他去喝茶的时候,都要经过古老的鼓楼。提到鼓楼,莫宗奇笑着说,这鼓楼,在古代主要是为了报时,后来,在动荡时期,就成了附近村民的报警器。“当时大家一听到‘平安无事’时,就知道,今天比较太平了。”莫宗奇回忆,鼓楼存在了很久,搬不走、移不动,也改不了。他小时候,就经常到鼓楼玩。随着时间的推移,鼓楼年久失修,日益破败,成了危楼。
“鼓楼是琼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莫宗奇一边说,一边用手中卷着的报纸指着鼓楼过道墙壁上的水泥牌子。牌子中间赫然写着:“琼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牌的时间则是1990年7月。在莫宗奇的记忆中,虽然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前来,为鼓楼除草。但是,多年来,鼓楼楼体四周是没有铁围栏的,地面也并非水泥地面,而鼓楼的前面也不是如今的水泥坡地。这一切改变,都是从“双创”开始的。“去年才开始搞这些水泥地面,还有那些栏杆的。”
游客 古建筑映射 海口深厚文化底蕴
在鼓楼上,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偶遇从黑龙江来旅游的李先生与其同伴。只见他们沿着损坏严重的鼓楼走了几圈后,不停地感慨:太可惜了。
李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学时期,课本中总有许多关于历史古迹的文章,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课本,他也喜欢上了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因此,成年后,他每走到一个地方,就很喜欢寻找当地的一些历史古迹,从中感悟历史发展的脉络,当时的经济、艺术水平,欣赏古人的过人智慧。
“我来海口一个星期了。”李先生感慨道,这次来海口旅游,他也一如以往,去参观了一些历史遗迹。但是,一番游览之后,他觉得十分遗憾。“我之前去了五公祠、一些古庙,觉得很可惜。”李先生称,一周内,他去了海口一些有名的历史遗迹,但除了五公祠、丘浚故居、海瑞墓几处古建筑目前保存比较完整,得到了较好保护外,其他的古建筑只能用“破烂不堪”四个字来形容。
他指着鼓楼说,鼓楼的雕梁画栋十分精美,这是很少见的,他走过很多地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精美的木雕。他认为,从这些古建筑身上,可以看到海口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一个文化的沙漠,恰恰相反,它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是这些璀璨的文化明珠,被尘封在市井之中,没有得到挖掘和保护。
李先生认为,像鼓楼这样有百年以上历史且有着高超的艺术水平的建筑,本应得到“优待”,好好修缮,让它成为一个旅游景点,以向游客说明,海南并不是只有迷人的自然风光,也有着璀璨的文化风情。但是鼓楼屋子已经成为危房,却没有任何防护,而且,损毁严重的地方,只是用木桩顶住,甚至有的墙体已经裂了很宽的缝隙,却没有得到任何修缮。
李先生诚恳地说,希望府城鼓楼街的鼓楼,以及海口地区诸如鼓楼这样,目前还处于破烂不堪状态的古老建筑,能够受到政府的重视,找一些懂古文物的专家进行修整,早些修好,面向游客开放。“我觉得,这一方面是展现了海口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海口市文物局
经费紧缺无法及时修缮
谈到海口市内的文物古建筑,海口市文物局局长王大新介绍,海口市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古建筑共821处,占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52.63%(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共1560处,包括秀英区287处,龙华区188处,琼山区190处,美兰区156处)。
面对诸如鼓楼、邢氏宗祠等破败的濒危古建筑,王大新也十分无奈。“海口的古建筑很多,主要集中在府城地区。”王大新坦言,目前,海口市内,一般的老建筑有1560处,其中有几百处古老建筑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就没有经过修缮,如今岌岌可危。“海口市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则有126处,其中,古建筑为54处,约70%已经多年没有修缮和维护,府城地区的古建筑破损程度尤其严重。”
王大新坦言,破败如鼓楼的文物建筑有10余处,几十年未曾修缮过的文物建筑多达40处。濒危文物建筑得不到修缮,主要原因是经费紧缺,这也是多年都未能得到解决的事情。王大新透露,此前,海口市文物局曾委托这些人帮忙照看或代为管理,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托管人离开,导致有些文物古迹没能得到妥善的保护。
“因为我们市文物局没有在基层设立管理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没有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文物古迹应该归属到辖区内的基层单位,如居委会等部门进行管理。”王大新说,但是因为基层单位本身就人员不足,所以,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较难开展。
部分濒危古建筑已列入“十三五”规划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王大新称,古建筑类保护主要采用“修旧如旧”的保护修缮原则。即恢复原来的形制、原来的结构,使用原来的材料、原来的工艺。但是,目前,海口市内的古建筑仅有极少部分得到了及时修缮,部分古建筑,诸如黄忠义公祠,则通过由海口市文物局进行技术指导,由其百姓集资,政府进行补贴的方式进行修缮。
“每年都会列出十几个需要维护的文物项目。”王大新介绍,海口市“十三五”规划中,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也被列入其中。“十三五”规划期间市文物部门计划修缮的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共计38处,主要有:府城鼓楼、镇琼炮台、宣德第、起云塔、西天庙等。被列入2016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有12个,其中古建筑类的有西天庙、府城鼓楼、镇琼炮台、起云塔和邢氏祖祠。
王大新解释,对于未列入“十三五”计划的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海口市文物局将根据其现状,采取实地勘察、分类甄选、登记备案等全方位评估方法,并委托有文物修缮设计资质的单位协助勘察,制定修缮设计方案或维护方案,真正做到基础工作先行,前期准备充分,不忽视任何一处包括古建筑在内的文物保护单位,按照市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文物工作“五纳入”的通知》(海府[2016]7号)精神,加强巡查监管,认真且专业履行文物保护管理监督职责。
“目前各项目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方案设计等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流程)。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文物修缮项目全部采用‘ppp’模式。”王大新认真道,所谓“ppp”模式,概括来讲,即政府与社会组织结合,利用社会资本,通过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以达到提供公共服务的目的。“在文物古建方面,更通俗来说,就是由企业出资进行修缮,政府根据修缮情况予以其相应的使用年限,到期后再收归国有。”
文物古迹征集令
征集文物古迹啦!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大国,文化底蕴深厚。有不少文物古迹存于坊间,因地理位置偏僻或知名度等问题而被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在海口,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虽然不同程度折射出海口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因不同缘故而受到冷落或未能受到良好保护。为了更好地发掘海口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好地保护这些文物遗迹,传承中华文明,现特向社会发出文物古迹征集令。
从即日起,市民若在省内发现管理不善的文物古迹,可拨打本报热线电话:65818181或通过关注“国际旅游岛商报”微信公众平台、国际旅游岛商报官方微博以及椰网进行爆料,商报记者在接到爆料后将第一时间与您取得联系,开展实地调查,为海南的历史文化传承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