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人物李鸿章

时间:2016-11-17 08:01来源:大西北网-今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二十七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忧郁和悲愤中辞世。这以后,李鸿章被定论为“卖国贼”并延续了一个世纪。


    李鸿章自同治九年(1870年)47岁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天津度过了三十多个春秋。上任伊始,李鸿章就曾说:“天子以天津边海重地,番舶往来,华洋杂处,为畿辅守御之要害,非文武要臣不足以信任。”


    李鸿章正是出于这种思想与动机,在天津作出了一番事业:他首先重修大沽炮台。所以如此,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的8艘军舰就出现在大沽口,并有一艘驶入海河。1858年,英法联合舰队又闯入并炮轰大沽口,几天后,美俄舰队加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


    李鸿章在重修大沽炮台的同时,接办天津机器局,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天津机器局生产的火药、铜帽、子弹增产了两倍。


    李鸿章在大办军需工业期间,我国第一颗水雷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艘潜水艇下水,建成了我国大陆第一条电报线,建成了第一条可供使用的铁路,正是有了这第一条不足10公里的铁路,才有了以后的开平煤矿和开滦煤矿的优质煤源源不断运到天津,结束了进口日本煤炭的历史。也正是这不足10公里的铁路,使清王朝认识到铁路并没有破坏大清王朝的风水,才有了以后津唐铁路通车。


    当李鸿章得知,天津的水上运输多被洋船占领,船户被迫拆船后,建议东北运来天津的米豆,“改由奉天自行雇船运津,免使船户守候往返,增加川资”.随后,命朱其昴建轮船招商局。


    当有人拐卖儿童在洋船上充当廉价劳动力时,李鸿章命立斩拐卖儿童犯,并照会各国驻天津领事,今后洋人不准买华人承工。


    同治十二年(1873年),秘鲁国使臣到津谈判建交问题,李鸿章得知近十万侨民在秘鲁受迫害后,向秘鲁提出停止虐待侨民,全部安全送回中国后,方与之建交。


    李鸿章在天津又建立了北洋海军和现代化陆军,在建立海陆军的同时,派员赴德国学习陆军,派严复等人赴英国学习海军,又相继建立了水师学堂和陆军学堂,聘请国外教官,培养所需人才。


    甲午海战前夕,李鸿章并非主战派,他希望获得更长一点的和平时间,发展和壮大大清国的国力。当战败后,他又不得不在清廷的命令下,签订了《马关条约》。


    建军的是他,打仗的是他,战败谈判的还是他!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使天津工业遭受巨大损失。李鸿章在离开天津四年后,在战火纷飞中受命,第二次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此时他已无力回天了。他再次受命,与庆亲王奕匡力一起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两个月后,他在北京去世。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曾国藩也有“小金库”
  • 左宗棠幕府生涯之败
  • 北洋水师洋教头曾劝李鸿章提前动手
  • 1896年《纽约时报》评李鸿章:活生生的孔夫子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背黑锅”冠军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