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4月25日在青岛开幕,许多来自国外的琪花瑶草将现身青岛。实际上,在中西方交流史上,不少中国花卉曾传往西方,对西方园林产生重要影响。
桃花、萱草:最早传入欧洲的花
在亚洲大陆上,东西方的交通和植物的交流至少已超过2000年。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是自西汉开始,但大量园艺植物种苗的交流直到16世纪以后,才从海道开始。19世纪初,大批欧美植物采集家先后来中国,将大量中国植物介绍到欧洲。
罗马时期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兴盛时期,但当时花园的生产性质远大于其观赏性质。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中国的桃花来到了罗马。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把桃从波斯或小亚细亚带到希腊,是欧洲有桃的最早记录。之后桃渐次传入今天法、比、荷、德、英等国的区域,9世纪后栽培渐盛。
这一时期传入罗马的名花还有原产于我国并经古人改良过的栽培萱草(即俗称的“黄花菜”)。由于其形状很像百合,而且每逢花季时,每天都有一些花凋谢和盛开,因此西方人称之为“天天百合”.
梅花、牡丹:曾被认为只是想象
西方一些早期旅行者和商人从中国带回一些以花卉为装饰的工艺品,面对那些中国工匠笔下的梅花、玉兰、茶花、牡丹、菊花、玫瑰、竹子等花卉,欧洲人一度认为这只是出自东方人浪漫的想象。随着海上交通运输的改善,到17世纪中叶,欧洲人开始发现,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庞大得难以想象的园林植物宝库,在等待他们开启。
到了18世纪,西方人通过各种途径从我国输入的花卉已经不少,着名的有石竹、角篙、射干、蔷薇、牡丹、榆叶梅、菊花等。
在早期传入欧洲的中国花卉中,最重要的是菊花和月季。约在1688年,荷兰引进了6个漂亮的菊花品种。1751年,瑞典植物学大师林奈的学生奥斯贝克从澳门带菊花到欧洲。1789年,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班克斯又重新引进中国的菊花,其后一段时间英国栽培的菊花主要由此种培育而成。
蔷薇:改变欧洲园林的面貌
汉语中玫瑰、蔷薇和月季这“三种”花,在植物学分类上都是蔷薇属,在英语中也只有一个名字--rose.得益于从中国的引进,目前在欧洲的蔷薇属花卉有超过2万个园艺品种。
1800年以前,欧洲各国庭园栽培的品种都属于法国蔷薇。从19世纪初起,从东亚引种的四季开花的中国月季和香水月季落户,把欧洲蔷薇品种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其中最重要的四个品种都来源于中国:1792年引进的矮生红月季、1793年引进的宫粉月季、1809年的彩晕香水月季和1824年的黄花香水月季。它们大大丰富了西洋蔷薇园的色彩,并延长了蔷薇园的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