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提线木偶戏:在传统基础上追求创新

时间:2017-09-22 08:57来源:大西北网-中国新闻网 作者:上官云 点击: 载入中...

    提到泉州,不少人可能会想到泉州提线木偶戏。几个活灵活现的木偶“演员”,密密麻麻的丝线,舞台上栩栩如生的一举一动……这一切无不吸引着观众们的目光。20日,参加“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的记者们在泉州市木偶剧团欣赏到了精彩的木偶戏,并了解到其背后的一些知识。


    泉州提线木偶戏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传统戏剧形式。从表现形式上来说,演出人员一般在上空提线操纵或藉缚在控制器上的细线来操纵木偶形体,进行各种表演。


    据了解,迄今为止,泉州提线木偶戏仍保存着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形成了一整套精湛规范的操线功夫,以及独具特色的木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1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


    在观众眼中,可能一台提线木偶戏很简单,没有太大难度:操控木偶的人站在舞台上方,抖抖丝线不就能让木偶做出翻跟头、抬胳膊乃至打斗等各种动作了吗?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正如前文所说,一场出色的提线木偶戏,从木偶制作到排练,都要闯过种种难关。


    “泉州提线木偶戏,入门比其他木偶戏种类可能更难一些。因为它是间接操控木偶的,通过丝线来感应木偶的动作。这些丝线,最短的也要一米多,有的是三米多。”泉州提线木偶戏国家级传承人陈应鸿解释道。


    木偶的制作也很讲究。陈应鸿介绍,制作一个偶,先要根据剧情需要,想它要做一些什么动作,像抬手、跺脚等等,然后据此做木偶的内部结构,“那都是仿制人的骨架来的。像戏曲里的小生,肩膀是平的,但丑角就需要耸肩,这时就得在木偶里加上点儿‘机关’”.


    “所以,要使木偶行动的基本跟真人相似,基本配置需要十六条线,特定木偶除外。”陈应鸿解释,早先的提线木偶戏,基本是一个人操控一个木偶,后来出于表演效果的考虑,大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添加了两个人合作操纵一个木偶的“配置”,“现在有时候一个偶还要三个人配合”.


    此前,陈应鸿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的文化交流活动,也一直为培养提线木偶新人作出不懈努力。谈到未来对泉州提线木偶戏发展的期待,陈应鸿笑着说,现在泉州提线木偶戏也在编一些新戏,在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发展,“希望泉州提线木偶戏要一直、一直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非遗传播要有温度有质感
  • 2017鸟巢非物质文化遗产邀请展即将开幕
  • “海丝”起点泉州开展水下考古 挖掘水下文化遗产
  • 朝鲜泡菜制作传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 泉州发现百年海蛎壳老厝 占地680平方米
  • 泉州发现20处水下考古线索 沉船含宋元明清时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