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泰燊:柳青,让平凡人充满能量

时间:2021-07-05 10:12来源:大西北网—新华网 作者:周慧晓婉 点击:
    成泰燊:柳青,让平凡人充满能量
 
 
      柳青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1952年8月,柳青任陕西省长安县委副书记,主管农业互助合作工作。1953年3月,柳青辞去长安县委副书记一职,落户并定居皇甫村,创作出了长篇小说《创业史》。1960年4月,柳青将《创业史》第一部10万册的稿酬16065元,捐给了王曲公社做工业基建费用;1961年开始创作《创业史》第二部时,他向中国青年出版社预借7000元稿费,为皇甫村支付高压电线、电杆费用。1978年6月13日,柳青逝世,终年62岁。2019年,《创业史》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掌声中,一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作家走进礼堂。
 
 
      “你呀,真打算去农村落户?”周围人满是不解。
 
 
      “我已经决定了。”这位语气坚定、眼中充满希望的作家,便是柳青。
 
 
      上世纪50年代,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浪潮下,文人柳青决心放弃所有,宁愿降级也要深入西北农村建设一线,举家由北京迁回老家陕西省,并在长安县皇甫村扎根14年,创作出一部反映社会主义人民集体创业的着作《创业史》。这部作品,也是新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
 
 
      不久前,描写这位当代着名作家的电影《柳青》上映,主演成泰燊把对柳青的崇敬之情在电影中释放。“作为党培养起来的第一批文艺旗手,柳青无怨无悔,始终坚持以人民至上,坚定党的信念,牢记自己的初心,砥砺奋进。作为一名演员,如果柳青能走进我的灵魂深处,我会把一切让给他,他让我充满能量。”
 
 
      1      出演作家,圆了文学梦
 
 
      电影《柳青》的拍摄过程中,摄像机记录下了一段导演田波与主演成泰燊的对话,田波问:“你说柳青最好的作品是什么?”成泰燊不假思索地说,“他人啊!”在成泰燊眼中,柳青就是传奇。
 
 
      事实上,从立项到上映,电影《柳青》经历了6年的时间。6年前,田波和他的创作团队,刚刚完成了八集电视纪录片《路遥》。正是在该片拍摄过程中,他们萌生了为作家柳青拍摄一部人物传记故事片的创作动机。从寻找投资伙伴,到组建创作团队,光是剧本就改了几十稿。
 
 
      田波透露,拍摄电影《白鹿原》时,他是电影纪录片导演。拍摄的同时,他也在观察,发现主演之一的成泰燊喜欢独处,虽身形消瘦,眼睛却炯炯有神,“他很稳重,有知识分子的那股子劲儿,又有一种农民形象,很朴素,没有现在演员的那些毛病。”在田波心中,那抹眼神就是柳青扮演者的最大“资本”.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将写了两年的剧本发给成泰燊后,对方一口答应,并称出演这位伟大的作家也是圆了自己的文学梦。
 
 
      原来,从少年时期开始,成泰燊就想成为一名作家,他认为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的历史与辉煌都要通过作家之手流传于世。他用尽最大的努力去读书,但是环境有限,可读的东西并不多。“我从柳青先生身上找到了中国传统文人一直以来坚持的‘文以载道',他将作品和人品合二为一,为现在年轻人的成长指出了一条阳光大道。”
 
 
      2      拍摄的那段时间,差点儿不认识自己
 
 
      “这次出演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没有人比成泰燊更清楚这次选择意味着什么。“扮演柳青难度很大,作家的内心很丰富,很深广,尤其他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足迹对于后代影响深远。我只有将自己完全格式化,全部砸碎让位于柳青,才能还原他的灵魂,让他的精神复活。”
 
 
      经过一年的心理建设,剧本修改了24稿之后,成泰燊终于有信心出演柳青。
 
 
      而对柳青的还原,不仅限于外形、生活习惯,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进入他的精神世界。经过大量的书籍阅读,以及和柳青亲属的交流,成泰燊对角色也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但他转念一想,经过旁人的转述怎么都算是二手资料,那不是最接近的,他需要从柳青亲笔写的东西出发,于是成泰燊用了大量时间去面对柳青的作品。“柳青先生将他对文学、艺术的信仰,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他的艺术创作,都投注到了作品中,这些语言文字没有丝毫的隔阂。阅读过这些作品,才能感受到那种震撼,你要想干(文学)这行,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拿命去干。”
 
 
      当然,成泰燊也有过担心,他说如果柳青仅仅属于那个时代,他是不敢演的,但通过不断地了解柳青、靠近柳青,他发现了柳青身上那种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演柳青的那段时间,他似乎被对方的能量“充满了”,以至于都不认识自己了--言谈举止、一举一动,展现出来的精气神中都有着柳青的影子,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柳青的“要想写作,就要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要先塑造自己”的创作态度。
 
 
      3      想和柳青一样,做沉得下来的人
 
 
      1991年,当路遥凭借着作《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他来到“文学教父”柳青位于陕西皇甫村的墓前,流着眼泪叩了六个头。
 
 
      成泰燊说,看路遥写的关于柳青的回忆文章时,曾潸然泪下。
 
 
      一场纯粹的创作,也让成泰燊完全沉浸于柳青这个人物里,让自己跟年少时的信仰无限靠近,成为作家、成为柳青。“演完柳青后,我接戏,包括做事,似乎都让人觉得些许格格不入。我很清楚,演艺圈需要尽量地张扬、曝光,但柳青先生的作风是反着的,即使成为着名作家,他也不见报,不宣传,一切都不要。现在,我接戏、做选择,点点滴滴都受到柳青先生的影响。打个比方,我被多次邀请去参加综艺,例如《我就是演员》,但始终下不了决心,为什么?因为有柳青对我进行的精神洗礼,他是一个非常低调、沉得下来的人,他深深地扎根下来,用自己的良知在写作。这些对我影响巨大,我也想沉下来。”
 
 
      《柳青》热映期间,成泰燊积极奔走各地路演,就是为了让更多观众了解柳青的故事,记住这些共产党员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的贡献。
 
 
      在这个“快餐”时代,他认为柳青的精神是国人前行的精神食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前夕,我能饰演柳青,能将先生的故事影像化,意义是非常深远的。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够发展,都是先驱们用牺牲换来的。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看到这些先辈给我们树立的榜样,能给他们人生中的选择带来一些引导、一些光明。”
 
 
      采访的最后,成泰燊压了压嗓音,说道:“我只是一个很平凡的小演员,但当我被这种精神充满的时候,我也有了很多能量,很多自信。”
 
 
      采写/记者 周慧晓婉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