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博物馆近期举行的“长沙考古七十年成果巡礼”特展上
一件唐代瓷器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这只长沙窑青釉瓷碗上
题有一首失传的五言唐诗
住在绿池边,朝朝学采莲。
水深偏责就,莲尽更移舡。
长沙窑研究专家、长沙博物馆副馆长张海军介绍
“这首诗描绘了劳动人民采莲的场景,
文字朴实无华,意境恬淡自然。”

首次面向公众展出、题有这首五言唐诗的长沙窑青釉瓷碗。新华社记者 明星 摄
此诗用褐彩书写,施釉烧制而成
瓷碗出土于长沙望城铜官镇长沙窑遗址区
长沙窑瓷器
以彩瓷和诗文题记装饰为特色
始烧于中唐,盛于晚唐,衰于五代
其在瓷器上书写诗文题记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首创之举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
著名的“黑石号”沉船
就装载了5万多件长沙窑外销瓷器
目前已发现的长沙窑器物题写各种诗句110首
其中只有10首在《全唐诗》能查到
有100首不见于《全唐诗》
通过遗址考古发掘
这些失传的唐诗重新呈现于世人眼前
一千多年前,他们在瓷器上书写了……
传统节日
寒食元无火,青松自有烟。
鸟啼新上柳,人拜古坟前。

唐长沙窑青釉“寒食元无火”瓷壶。长沙博物馆供图
饮酒习俗
与酒相关的诗文在长沙窑瓷中着墨颇多
可从中一窥唐代饮酒之风的盛行
人们以酒为媒,言志抒怀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

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满”诗文壶。长沙博物馆供图
自入新峰市,唯闻旧酒香。
抱琴酤一醉,终日卧垂杨。

青釉褐彩“自入新峰市”诗文壶。长沙博物馆供图
咏史
去去关山远,行行湖(胡)地深。
早知今日苦,多与画师金。

青釉褐彩“去去关山远”瓷壶。长沙博物馆供图
此诗以“昭君出塞”事件为吟咏对象
出语平易,意到笔随
送别
送别诗是唐朝诗作中的重头戏
长沙窑记录下的送别诗文
有恬淡平和的离别
有悲怆凝重的情思
是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反映
鸟飞平无近远,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青釉褐彩“鸟飞平无近远”诗文瓷盘。长沙博物馆供图
不意多离别,临分洒泪难。
愁容生白发,相送出长安。

青釉褐彩“不意多离别”诗文瓷壶。长沙博物馆供图
怀乡
将怀乡思亲的情结写在瓷壶上
不论是家人还是游子
把壶酌酒时都能引起共鸣
岁岁长为客,年年不在家。
见他桃李树,思忆后园花。

青釉褐彩“岁岁长为客”诗文壶。长沙博物馆供图
夜夜携长剑,朝朝望楚楼。
可怜孤夜月,沧照客心愁。

青釉褐彩“夜夜携长剑”诗文壶。长沙博物馆供图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
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青釉褐彩“一别行千里”诗文壶。长沙博物馆供图
除了诗文之外
长沙窑彩瓷绘画中时常出现的大雁纹饰
也在向人们诉说着乡愁
爱情
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也出现在瓷器装饰中
著名的《君生我未生》就是其中之一
题有此诗的瓷壶1982年出土后
轰动一时,广为流传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题有《君生我未生》一诗的瓷壶。长沙博物馆供图
此外,瓷器上还留下了古人初遇的情意
夫妻相别的痛苦
和对再相见的期盼
二八谁家女,临河洗旧妆。
水流红粉尽,风送绮罗香。

青釉褐彩“二八谁家女”瓷壶。长沙博物馆供图
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
遣风吹却云,言向天边月。

青釉褐彩“我有方寸心”瓷壶。长沙博物馆供图
长沙窑瓷器诗文题记题材十分丰富
还涉及风景、民间故事、劝学、崇佛、礼仪教化等
真实记录了唐代长沙的民俗风情
是观照唐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图为“孝”主题的瓷壶,左图为“羊申跪乳之志”瓷壶,右图为“牛怀舐犊之恩”瓷壶。长沙博物馆供图
诗与瓷的邂逅,凝固了大唐的风华
一千多年前唐时的长沙匠人们
自信地将充满灵感的文字和画作绘于瓷器上
瓷器随着古船一道漂洋过海
在更广阔的地域和人群中传播中华文化
古与今的重逢,唤醒了尘封的记忆
一千多年后的考古发掘
一批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文物重现天日
那些讲述爱意、前途与离别的诗句
正成为后人研读历史、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责任编辑:张云文)策划:王敏、谭剑、王宇记者:邢拓、明星、张格编辑:牛昊、高松龄鸣谢:长沙窑研究专家、长沙博物馆副馆长张海军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兴国新华社国内部、湖南分社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