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住户讲述东木头市往事

时间:2011-12-27 19:16来源:未知 作者:刘蔺萱 点击: 载入中...
随着时间流逝,地处市中心的东、西木头市,都已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随着这两条街道逐渐由居民区转为商业区,曾经居住在这里的老住户许多都已无法寻找,所幸,东木头市东端南侧仍住着一些老住户,他们在木头市留下了怎样的印记,曾经的老街又是什么样子的呢?1月18日,记者来到东木头市走访,试图寻找到一些有关这个街道乃至这座城市的记忆和故事。

  老住户都住得深

  很多是木匠的后代

  现在,在东木头市做生意的几乎都是外地人,经过一番询问,一位店家给记者指了指旁边一个看起来很古旧的门洞,说:“你到这里面去问问,老住户都住得很深。”东木头市的老房子都是小门洞,可内里却很幽深。按照店家的指引,穿过门洞,走过一节细长的院落,再绕过一个弯儿,记者找到了一位85岁的老住户牛秀娥。牛秀娥老人说,她们一家住在东木头市已经近50年了,她和老伴儿周广运都是河南人,来西安近60年了。牛秀娥老人告诉记者:“1951年,我老伴儿来到西安谋生活,刚开始时,在一家制作箱子的作坊里做学徒。”起初,牛秀娥一家住在南柳巷,到了1965年,他们在东木头市租了房子,一家人便搬到了这里居住,从此再没搬过家。老人一边回忆一边说:“我记得,那时候的东木头市街上,做生意的店铺少,大部分都是住家户。街道上的人也很少,显得很冷清,不像现在这么热闹。”

  在东木头市另一处老院子的门口,记者见到了正在开门的老住户黄建兴,他告诉记者:“我们家1953年搬到了木头市。当时,我父亲买下了这院房子,并且在门面开了家木器店,后院则是一家人日常起居和生活的地方。”

  黄建兴祖籍河南洛阳,说起父亲的经历,他很感慨:“我父亲从小就跟着爷爷学木匠活,做的一手好活儿。他12岁起,就离开了家到外面闯荡。大约在解放前,父亲来到了西安,在一家木器店找到了活计,从学徒做起。父亲手艺好,能吃苦,也聪明,很快便转成了正式工,后来,父亲便自己带工人、接活计,这样,逐渐就有了一些积蓄。据我舅舅讲,父亲在外包活儿干的那段时间,每天都能扛回来一袋面粉,在当时,这算是不错的收入了。于是,他便在东木头市,花了2300个大洋,买下了一院房子。”

  黄建兴的父亲名叫黄文正,东木头市的木匠店,并不是黄文正的第一间店铺。起初,黄文正在西一路租了一间门面,经营木匠铺,后来便把店铺搬到了东木头市。到了1957年,黄文正的木器店铺成为“兴昌木器厂”的一部分,他也成了木器厂的职工。

  由于从小的耳濡目染,黄建兴也学会了木匠手艺,“家里现在还有许多父亲和我制作的木质家具。”他说。黄建兴还记得,他小时候东木头市的木匠铺很多:“以前,我们家附近连着好多间店面,都曾是木匠铺。现在,东木头市的老住户中,还有很多都是木匠的后代。”他说:“可惜的是,据我所知,这里老一辈的木匠们大都已经过世了。”大概在1958年左右,木头市的木匠铺逐渐由私营店铺、作坊转为公营的工厂,自此之后,东木头市的木匠铺便逐渐消失了。

  在东木头市的老住户和木匠中,有不少都是河南人,黄建兴告诉记者,他认识的许多邻里都来自河南。不过,作为西安市曾经最大的木器和家具市场,在东木头市做生意的南方老板也不少,“我还记得,我们家对面沙发店的老板姓姜(音),就是南方人。”黄说。

  黄建兴长期在东木头市居住,对这里很有感情,提起这里的变化,他说:“在我的记忆里,东木头市南侧从安居巷到柏树林的这一段,变化并不大;而路北则变化很大。从安居巷往西的部分,变化也很大,已经看不出原来的老样子了。”在黄建兴的记忆里,解放初的东木头市是碎石子路面,站在东木头市街旁,他一边比划一边说:“过去的街道不宽,大概五六米。那时候来一辆汽车,旁边的行人都要停下来,站在路边避让,车辆才能通过。”

  辛亥革命先驱高又明

  选择在此安家

  在木头市居住了多年,邻里之间都很熟悉,黄建兴给记者介绍了他的邻居高启纶老人,高启纶的父亲,是陕西早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先驱高又明先生。与黄建兴一样,高启纶也喜欢住在竹笆市的老房子里,他说:“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长大,70年了,从没离开过这里。我九十多岁的老母亲现在也还住在这里,习惯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高启纶的父亲高又明先生买下了位于东木头市南侧的五院房子。高启纶说:“东木头市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它旁边就是碑林、书院门,旧社会,许多文化人都住在这一带,父亲当时选择住在这里,就是认为这里环境好,比较幽静,交通也方便。”高启纶告诉记者,高家院子的西隔壁,曾住过杨虎城将军的秘书窦自强,“东木头市的东头,还住过靖国军时期的一位旅长。”高启纶说。

  提起父亲,高启纶有说不完的话,他告诉记者,高又明先生是泾阳人,12岁时在泾阳一家富户里做书童伴读。1903年,在四川的高又明开始与井勿幕交往,并于1905年,成为陕西同盟会中的骨干人物,与当时的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交往甚深。高启纶说,父亲高又明对陕西辛亥革命的重要贡献,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钻研,为陕西同盟会制造了许多武器,解决了辛亥革命期间西安地区的武器紧缺问题。《高又明先生纪念集》中记载,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高又明任军政府掌械官,负责制造地雷、炸弹,奔走于东、西路战场,被誉为陕西革命军中制造军火的首倡者。为嘉勉其功绩,孙中山先生曾亲笔为他题写了“博爱”二字相赠。“九一八”事变前后,高又明与友人集资创办了西安集成三酸厂、西安阿房宫电影院,以及西京中国国货公司等,希图发展民族工商业和文化事业。高启纶与于右任、宋教仁、陈其美、谭人凤等同盟会重要人物多有交往。“从买下东木头市的房子到现在,父亲一直住在这里,直到1951年去世。”高启纶说。

  窦家大院

  杨虎城为报答窦自强而赠宅院

  高启纶和黄建兴告诉记者,东木头市的深宅大院,除了高家之外,还有窦家,而窦家在东木头市的宅院,则是杨虎城将军为了报答窦自强的救命之恩而赠与的。原来,窦自强早年在韩城教书时,偶遇杨虎城被军阀追杀,他便偷偷将杨虎城藏在了黄河边的一孔窑洞中,并亲自送水送饭,帮助杨虎城躲过了一难。杨虎城感激窦自强的救助之恩,便招窦自强从军,先后任用其为副官、秘书等职,后来,又在东木头市购宅院一处相赠。1936年,“西安事变”时,窦自强跟随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被迫害,窦自强也为此被解除军职,归家赋闲,之后他在马坊门开了一间“利群商店”,并一直在东木头市居住。

  东木头市不仅有革命志士,著名的秦腔剧社尚友社也曾在这里。据记载,1949年,尚友社在东木头市修建了砖木结构的“尚友剧场”,和办公用房,并排演新戏。后来,西安市秦腔一团、三团也坐落在这里。

  谈到过去的东木头市,高启纶说他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的许多情景,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家里的门面租给了一家制作沙发的作坊,叫做“美坚沙发厂”,“有一次,美坚沙发厂着火了,我们家和周围其他的邻居,都把自家的被褥拿出来帮助他们扑火,火势才得到了控制。”高启纶说,“那时候,东木头市许多卖木器的店铺,防火是很重要的,每一院房子的两侧,都修着高高的防火墙。避免火势扩大。”让高启纶记忆深刻的还有东木头市的一家棺材店。

  除了木器店,曾经的东木头市里,还开有许多其他店铺,如杂货店、瓷器店、小吃店,最让高启纶难忘的,是东木头市的肉店,“我小时候,东木头市有一家腊汁肉加馍非常好吃,”高启纶说,“这家店不仅做腊汁肉,还做腊汁豆腐干等等,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吃他们家的腊汁肉时的那个香啊。”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娘娘山与老爷山对峙
  • 窄巷子——老成都的“慢生活”
  • 雄伟的乌鲁木齐市西山老君庙
  • 重庆民国风情街带你“穿越”回民国
  • 兰州太平歌舞出舒心新生活
  • 东汉末年 孙坚兵败兰州桑园峡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