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乡江南 多元文化交融的圣地

时间:2011-12-27 23:03来源:兰州晚报 作者:瞿学忠 点击: 载入中...

白云下面有人家

拉尕山美景

朝水节上

坪定跑马节

  和一般藏区不同的是,地处高原边陲的舟曲有着浓郁的多元文化印迹。据舟曲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松棚楹联活动沿袭上百年,是全国著名的楹联县。民间至今遗留的名联有:“一刻千金花对酒,五更三点月留人”、“头顶灯手提灯灯连万户成灯市,你望月我望月月照千家是月宫”等。

  舟曲楹联内容除了对元宵节场景的描述外,还另有深刻的文化含义。舟曲旧时以《五灯会元》“一灯能除千年暗”“一灯能灭万年愚”比喻禅宗宗旨和智慧。以灯佛法,灯佛相传,光明不断。并以《南华经》“百千灯明忏悔罪”、“为世灯明最福田”和“解尘世之忧烦,现佛法之大明”彰显佛法,同时又将中国传统道德和藏汉佛教教义、佛法融于灯文化楹联理念活动中。

  楹联之乡

  “九街灯对列火树,万幅书联绽银花”,这是舟曲元宵夜最真实的写照。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欢度此节,各地民俗大同小异,而甘南舟曲县却别具一格,独有特色。按照舟曲当地人的说法是“年小十五大”,从正月初八开始,县城四街两关就组建各自的灯会组织,划定各家地段,每家负责各自地段的立架、蓬松毛儿、挂灯等事宜,每晚由各家自己点燃灯(现代用电灯)。到十九晚,县城大街小巷,每隔几米,就是一道彩门,道道彩门上面又以长杆铺架,把各彩门连接起来,彩门上束扎着松枝翠柏,其间悬挂着五光十色的彩灯,门两楹镶贴对联,整个小城松棚连翠,灯火辉煌,姹紫嫣红,俨然是一座不夜城,县城里家家走桥赏画,处处观灯吟联。

  舟曲历代文风甚蔚,不乏才子举人,书法称誉省内。元宵节期间,正是舟曲人泼墨挥毫、激扬文字、大展才华之时,因而,此时的舟曲小城更是楹联的厅宫,书法的宝殿。无论机关单位,还是百姓人家,户户对联呈祥,一派祥和。

  灯会来源

  关于舟曲元宵灯会的来历,历来众说纷纭。据舟曲县文化馆张宝明馆长介绍,主要有3种说法:其一,“灯起隋唐,文起明清”,即悬挂彩灯开始于隋唐时候,“星桥不锁”,沿袭唐长安旧制;而有松棚楹联则是明清时候才开始的。其二:灯会兴盛当为明朝洪武时期,有张岱《陶魇梦记》为证:“吾偿问陇右边陲西固,于城郭十字街巷搭木棚,挂长条语灯,悬配小方灯,画二十四孝,千家诗故事……及其绝,耳扬州也……”朱元璋(对联天子)开国,独衷排场热闹,推动春联文化。当时,西固楹、贺、寺、颂、喜、讽、山水等对联及其兴盛。其三:明朝西固千户长王忠实(扬州籍),持孝道,接父母于西固。当时恰逢元宵,二老不悦,王遂仿制扬州灯节,自出银钱,派官兵百姓采集松枝,于街头巷尾搭建木椽棚架,别出心裁地挂出三面成对,二对称联的灯对,悬挂各式彩灯。王忠实亲自书写额灯批“不二扬州”和“半间松棚半间架,一重明月一盏灯”的楹联。自此,西固元宵灯会久兴不衰。

  研究人员认为,舟曲元宵灯会源自中原地区,特别是扬州地区。舟曲古灯联云“三分谁谓扬州二,一石莫言子建八”上联取唐诗“天下三分明月夜,谁谓扬州独得二”,意为塞上舟曲灯会比扬州灯会毫不逊色。“学士八叉成珠玉,将军三鼓得昆仑”,上联引唐代诗人温庭筠八叉手而成赋值说,下联赞扬宋将狄青正月十五元宵夜智取昆仑关的故事。无论是联内有“扬州”字眼,还是联额上书“赛过扬州”、“不二扬州”,都将舟曲楹联的来源指向当时有“扬一益二”之称的淮左名都——扬州。

  “十九迎婆婆”

  如果说楹联和灯会都沿袭中原旧制,那么同样在元宵节后几天举行的“十九迎婆婆”则是舟曲独有的具有汉藏民族融合特征的民俗活动。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西藏江南”——鲁朗林海
  • 张掖黑河湿地犹如江南秀色
  • 雪域江南林芝之最
  • 世界最高茶场
  • 甘南舟曲“多地”——原生态的藏乡劲舞
  • 拉尕山 藏乡舟曲的第一神山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