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峰(6714米)

时间:2011-12-28 04:42来源:人民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神山——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海拔6714米,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在多种宗教中拥有神圣的地位,千百年来以无数神奇的故事和传说吸引了无数信教群众和旅行者,令人仰慕、崇拜和想往。每年到这里朝圣、转山旅游的中外信徒、游客成千上万,虔诚的信徒则不远万里叩着长头,用长达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来朝拜神山。

  须弥山在佛教中被称为世界的中心,据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道场,在印度教中它又是湿婆大神的殿堂,人们多以为它只不过是一处虚幻的所在,一座概念的山,殊不知,它竟是一座现实的山。《大藏经·俱舍论》记载:从印度往北走过九座山,有座“大雪山”,这就是绵延千里的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冈仁波齐,藏语意为“雪山之宝”。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尚在人间时,守护十方之神、诸菩萨、天神、人、阿修罗( 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和天界乐师等都云集在神山周围,时值马年,因此,马年便成为冈仁波齐的本命年。据说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千百年来朝圣者络绎不绝,在通往神山的一条条道路上,形成了一个耐人寻味、令人感慨的永动流。神山已深深地寓于西藏的宗教历史文化之中,她神奇诱人,是人与神、人与自然结合的精神之山、文化之山、信仰之山。西藏许多信教者的人家将冈仁波齐的图片与佛像供奉在一起。冈仁波齐不仅是一种自然美的象征,而且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

  冈仁波齐山形如橄榄,直插云霄,峰顶如七彩圆冠,周围如同八瓣莲花四面环绕,山身如水晶砌成,宛如技高绝顶的玉镶冰雕。神山每年的换经幡仪式,是一个圣典。换经幡仪式在神山西麓举行。在神山西麓的色雄(金盆)滩中,矗立着一根奇高无比的风马旗柱(藏语叫“达庆”),它高24米,直径0.3米多,用带毛的生牛皮裹着柱身,看上去像一支巨大的船桅。旗杆底部深深埋于土中,并有许多大石块堆在底部用以加固,还有几根粗长的绳子将柱身向四方拉紧固定,以防狂风吹倒。旗杆顶部有个黄铜顶子。柱身上下拉紧用的绳子上缠满了五彩经幡。每年的藏历四月十五日,神山要举行每年一度的神圣的换经幡仪式,届时,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巴基斯坦、美国、英国、瑞士、奥地利等国的游人、香客和来自中国云南、四川、甘肃、青海及西藏各地的藏族同胞,纷纷来到神山脚下,不大的冈底斯宾馆香客爆满,周围的河谷顿时成为一个帐篷城。晌午时分,大旗柱右侧一顶白色帐篷中传来清脆的法铃声,冈底斯南麓的江扎和西面的曲古两寺僧众的祭祀典礼开始了。接着这一传统仪轨的主持人,手捧洁白的哈达,缓缓走向大旗柱。他的行动似乎是无声的命令,人们也一起涌过去,拉着绳子,只等口令了。主持人立于大旗柱前,沉默片刻,之后高声喊道:“肖──吉拉!肖──尼拉!肖松巴拉”(劳动号子),在号令的指挥下,人们将巨大的木杆缓缓地放倒在地上。这下可热闹了,众人不分男女老少僧俗人,好像忽然间发现了巨宝,蜂拥般奔向旗柱,七手八脚地在倾刻之间,将旗柱上的经幡旗抢得精光。那些外国游客也纷纷挤进闹哄哄的人群学着抢,还如获珍宝一样揣进怀里。据说,在大旗柱上挂了整整一年的经幡能消灾减难,而法力最大的莫过于柱顶上的哈达、经幡和各种香料。

  旧经幡已摘下,事前安排好的人员将缝好的崭新的经幡、哈达等披挂于旗柱,之后,众人也将各自准备的哈达等敬献给神山的物品拴挂在旗柱上。主持人再一次手捧哈达走向焕然一新的旗杆。又是片刻沉默,继而他一声令下,人们齐心合力,将旗柱半竖起来,部分人用准备好的木架将其顶住。此时大旗柱头朝曲古寺,说是为了让它朝拜该寺一夜,第二天早晨它才能重新站起来。

  翌日早晨,两寺僧众早早排成长队,开始缓缓转柱,诵经祈祷,领头的是江扎寺活佛。仪轨主持人这天非同寻常,他身着黄色缎袍,头戴垂穗宽边大圆帽,腰系大红丝绸带,足蹬乌黑金绒鞋,手捧哈达,一脸的严肃认真。除了自愿来帮忙的群众外,还有两台东风大卡车在待命。终于,大旗柱又站了起来,众人齐喊“拉加喽(愿神胜利)”祝愿神山保佑天下平安,人无灾畜无病的同时,纷纷烧起桑烟,把大把的风马旗撤向蓝天,顿时,烟雾弥漫天空,纸片辅满了大地,人们激动的喊声与祈祷声震耳欲聋。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紧闭双目,虔诚地在朦胧的烟雾之中向着神山和旗柱磕头顶拜,一张张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这时的神山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闪着银光,满山的雪鸡唱着欢快悦耳的歌,生长在山与滩之间的荆棘开着黄色的小花,泉水潺潺,雪山变得更加吉祥神秘。从这天起也宣告新一年转山的开始,转山人需在57公里长,海拔4800米至5723米处的转山路上行走或叩头,快者日夜兼程当天可转完,而一般人则2到3天时间转一圈。神山周围有扎布热寺、确古寺、哲热寺和祖珠寺4个小寺,寺虽小,但每个寺庙都有许多的故事和传说,转山一定要拜这些小寺,这是转山的一部分。

  转山路上,本教徒转山方向与顺时针方向的藏传佛教徒正相反,他们沿逆时针方向转。本教,俗称黑教,是西藏古代盛行的一种原始宗教,最初流行于阿里一带,它崇奉天地、山林、水泽的神鬼精灵和自然物,重祭祀、跳神、占卜、禳解等。本教在吐蕃王朝前期占统治地位,佛教传入西藏后,佛本之间展开了长期斗争,公元8世纪后本教势渐衰,后本教吸收了佛教部分内容,改佛经为本经,繁衍教理教义,发展成为定型的一个教派。冈仁波齐原为本教神山,后来佛教大师米拉日巴与本教徒那如本在此斗法,结果佛胜本败,神山也自此易主。

  距神山不远,是被世人称为“圣湖”的玛旁雍措,这座高原湖海拔4588米,面积412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达70米。若论其大、深、高、美,玛旁雍措都难称高原湖泊之最,唯有其神、其名,使它成为圣湖、神湖,许多宗教典籍和传说中都曾记载描述过它。印度传说中称这里是湿婆大神和他的妻子——喜玛拉雅山的女儿乌玛女神沐浴的地方,而西藏的古代传说认为这里是广财龙神居住的地方。蓝天白云下的神湖,美若仙境,幽蓝的湖面碧波轻荡,湖周远山隐约可见。玛旁雍措又称玛法雍措,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玉湖”,据说这是为纪念11世纪佛教战胜当地本教所取的名字。唐朝高僧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记》中对玛旁雍措也有所描写,将这里称为“西天瑶池”。佛教经典中将一处湖泊称为“世界江河之母”,所指就是与神山并列齐名的“圣湖”——玛旁雍措。

  圣湖周围有8座寺庙,其中吉乌、楚古两寺最为有名。楚古寺周围被尊为圣洁的浴场,信徒们认为,这里的圣水能洗掉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贪、嗔、痴、怠、嫉),清除人肌肤上的污秽。所以每年来圣湖洗浴的人摩肩接踵,他们还将圣湖的水千里迢迢带回家去,当作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圣湖有四大浴门:东为莲花浴门,南为香甜浴门,西为去污浴门,北为信仰浴门。圣湖四面还有四水之源:东面是马泉河,北面是狮泉河,西面是象泉河,南面是孔雀河。以天国中的马、狮、象、孔雀四种神物命名的这四条河,分别又是南亚著名的恒河、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头,所谓世界江河之母的美誉大概就是因此而来。

  为尊重和保护西藏各地和邻国教徒的宗教信仰,中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制定了相关规定,同印度、尼泊尔等邻国签定了允许信教徒入境朝圣的有关条文及事项。1997年中国国务院就西藏阿里地区对外开放朝圣事宜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更加方便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徒的朝圣活动。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好森沟:红褐色的怪峰
  • 赤峰喀喇沁旗锦山镇美林谷康宁寺
  • 阿尔山天池:让心静谧的地方
  • “三江并流”地区的太子十三峰
  • 走进镇原原峰山
  • 成都第一峰——西岭雪山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