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考古发现最大规模齐家古墓葬群(三)

时间:2011-12-28 05:25来源:兰州晨报 作者: 点击:
首次发现

  伴随着发掘进展,墓葬还发现了人殉,一座被编号为M100的墓葬,是目前发现人殉较多的墓葬之一,发现了5人以屈肢侧身葬的方式被埋葬在竖穴中。

  这座编号为M100的墓葬是去年9月中旬发现的,发掘时颇费了一番周折。

  当时,因为挖探方的缘故,原本距离地表两米深的墓室,实际上距离地面只有一米多了,发掘的难度大大降低了。即便如此,对发掘人员来说仍然是一种考验。

  “由于墓坑狭小,人在里面工作本来就施展不开,既要确保文物的安全,又不能将清理对象移动;还要将其完整地暴露出来,的确有些难度。”

  “我们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挖到一定深度后,在墓坑中铺上塑料布,人站在塑料布上,一边挖,一边后退,这样就比较容易了!”谢焱说。

  全部清理出来后,考古专家发现,这5个人埋葬在墓室中,呈现出侧身屈肢的样子,似乎在向偏室中的主人卑躬屈膝。

  而主人在偏室中享受着奴隶给他们带来的生活。然而,更多的发现还在等待着他们,而这个发现更让人们激动不已,也震撼了中国考古学界,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齐家人。这是什么发现呢?

  这就是临潭齐家人神秘的葬俗。齐家人的葬俗非常独特,他们采用的是竖穴偏室墓,而且出现了多人多次葬。

  竖穴偏室墓就是从地面挖一个土坑下去,然后再向两边开挖,挖出偏室后,再分别挖出头龛和脚龛,作为摆放随葬品的地方。

  此次发掘的竖穴偏室墓以单偏室居多,其中又以左偏室居多,也有部分为右偏室。双偏室墓相对较少,还有少量上下偏室、内外偏室。

  这些竖穴偏室墓多为合葬,少量单人葬。合葬者少则2-3人,多则10余人,成人、儿童皆有,部分墓道中也有埋葬死者的现象,人数1-4人不等,但头向多与位于偏室者相反,且多俯身或屈肢。内侧人骨大都被扰动,靠近墓道者则多为未经扰动的一次葬。

  毛瑞林说:“发掘现场的迹象表明,这些合葬墓,有的是偏室塌陷后才填埋墓道的;有的是对同一偏室的人骨进行二次整理埋葬;还有的是重新挖开墓道进行埋葬。”

  钱耀鹏博士说:“本次发掘不仅证实了齐家文化中还存在大量竖穴偏室墓(约占70%),并揭示出了磨沟齐家文化墓葬结构、埋葬过程及埋葬习俗的复杂性。”

  竖穴偏室墓是齐家文化类型墓葬中的首次发现。为齐家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填补了一项空白,并为研究齐家文化的葬俗、葬制、社会结构、齐家文化与寺洼文化的关系等学术问题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悬念

  2008年的发掘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在发掘的346座墓葬中,竟然只出土了一件玉凿。

  采访中,谢焱伸出中指说:“那个玉凿仅仅比拇指略宽一点。”

  众所周知,齐家古玉被文博界列为中国三大古玉之一,其知名度和良渚、红山古玉不相上下。这些年,在武威黄娘娘台等地的齐家文化类型遗址中出土了近百件玉器。为何临潭陈旗磨沟遗址的346座墓葬中仅仅出土了一件玉器呢?

  是发掘到的墓葬标准不高呢?还是这个部族本身就不擅长制作玉器呢?究竟是什么原因?

  有些墓葬中出现了两种器物群共存于同一墓葬中的现象,并不混放,这是需要解释的一个重要现象。

  “这是齐家文化的新迹象,是外来文化的融入,还是后来者的借墓现象?”有专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所有这些对探索齐家文化渊源是非常重要的,并进而为探讨甘青地区在中国文明起源过程提供材料。

  整个齐家墓地的面积大约8000平方米,2008年已经发掘了1700多平方米,2009年继续进行发掘的面积近6000平方米,如此大的面积内究竟有多少墓葬,能出现哪些令人惊奇的东西,无疑是非常值得人们期待的。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山丹马场骏马奔腾
  • 甘肃山丹军马场现“万马奔腾”壮观场景
  • 甘肃敦煌秋游“人气爆棚”
  • 【大美甘肃】一场夏雪,惊艳了民乐
  • 冬日甘肃官鹅沟现“百态冰瀑”
  • 太平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