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师赵村遗址是马家窑文化遗址之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西约7公里处的藉河北岸,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1981年至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此进行了多次发掘,出土了2000多件重要文物,其中的一件人像彩陶罐价值极高。就目前来讲,这件彩陶罐上的人像,也是我国最早的塑绘人像之一。
彩陶罐高21.7厘米,口径15厘米。罐形为大口短颈。圆形的腹部,腹部下端向内曲收,最大鼓腹处有两个对称的小耳,用红泥质陶制成。这种形状的陶罐是半山——马厂类型的典型器形。陶罐从口部至器腹中下部涂敷了一层薄薄的红彩,俗称陶衣。器身通体施满黑色彩绘,口沿下部施一圈宽带纹,颈部饰四道较细的弦纹,肩、腹部为网格纹和三角锯齿纹。两耳之间的腹部雕塑一人面像。从制作上看,作者先在陶罐上捏塑出人面像,再在人像周围施以黑、红二彩,进行勾勒、渲染。人像五官端正,各部分比例适中。面部施红色彩绘,鼻准隆突,两道眉毛细长而向下弯曲,眼睛、嘴巴向下深刻成小坑状,头顶一高耸之物似为发髻,头两侧用黑色颜料绘出下垂的头发,整个塑面似一妇女面像。制作上采用了塑、刻、绘等技法,工艺精致。
网格纹、锯齿纹图案,是半山——马厂类型中最盛行的纹饰,也是这个时期的特点。考古界有专家认为圆圈纹是由早期的旋涡纹发展而来,网纹则可能源于早期的鲵鱼纹,这种纹饰反映了当时原始装饰已由单纯的像生图案发展到了较抽象的圆弧几何图案,也反映了人们形象思维的进步。人像下面圆圈内绘一变体蛙纹,则是早期蛙像生图案的一种孑遗。考古研究表明,半山——马厂时期的人们正处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阶段,男性随葬生产工具的增多和女性随葬生活用具的情况,说明男性正在开始承担更多的生产劳动,逐渐占据家庭支配的地位。我们从这件人面彩陶罐上的妇女人面像和变体蛙纹可以判断,由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低下,人类需要繁衍后代,生育受到崇拜,女性以此仍顽强地据守着她们过去拥有的重要位置。这件陶罐的纹饰和人像塑绘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性质和社会风尚。它不仅是半山——马厂类型的杰作,而且是整个马家窑文化中难得的艺术珍品。这件人像彩陶罐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