祆教是中国对琐罗亚斯德教(产生于古代波斯)的异称,俗称“拜火教”、“火教”、“火祆教”等,公元前6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创立。祆教传入新疆的具体时间无文字记载。从伊犁、乌鲁木齐等地出土的祆教文物推断,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祆教就已传入新疆。祆教在新疆的早期传播情况不详。从魏晋至唐宋时期,祆教频频见诸文献记载。如《魏书》《旧唐书》《新唐书》等记载,于阗(今和田地区)、高昌(今吐鲁番地区)、焉耆等地“其俗好事天神”、“俗事天神,兼信佛法”。这里的“天神”,指的就是祆教。据在敦煌发现的唐朝《沙州伊州地志》(残卷)记载,当时哈密有一座祆教的寺庙,里面画满了祆教的壁画。该庙庙主还曾前往长安朝见皇帝,因在长安表演了利刃穿腹术和神灵附体,并准确预言了一些国家大事,得到了皇帝的赏赐,还被封“游击将军”。祆教在吐鲁番地区尤为盛行。近年来,在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文书中,有不少关于祆教的内容,还出土了陶棺等祆教的文物,反映了祆教在当时当地的盛况。祆教在新疆虽然曾十分盛行,但是,它从来没有取得过官方宗教的地位,只是在民间流行,以后逐渐与当地的原始宗教相融合,成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伊斯兰教传入后,由于信仰祆教的维吾尔等民族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祆教日趋衰落,宋朝以后不再见于记载。
祆教虽然作为一种宗教在新疆消失了,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却在信仰过它的民族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历史上信仰过祆教的民族,至今仍保留着祆教拜火的习俗,祆教的重要节日“努鲁孜节”,也作为这些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一直保留到现在。
来源:新疆《三史》教育简明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