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铁峰乡多年前的一场山体滑坡让侏罗纪时期的化石裸露出来,被一名中学生发现。上周四,经重庆自然博物馆专家证实,这些化石是侏罗纪时期的虫迹化石,即虫在软泥中爬行留下的痕迹。据悉,侏罗纪时期的虫迹化石比恐龙化石还罕见,这是重庆首次发现虫迹化石。
偶然发现虫迹化石
最初发现虫迹化石“秘密”的,是当时就读万州一中的谢进。
万州一中数学教师易万成介绍,2010年,一场意外的山体滑坡让铁峰山一大片石头露了出来,而家住铁峰乡铁峰山附近的学生谢进为了搞清楚石头的“身份”,便带了一些石头到学校,请爱好科普的易老师帮忙看看。
易万成说,他一见这些有着奇怪花纹的石头便十分兴奋:可能是化石。经过申请,他带着学生专门前往现场考察,并将考察结果写成论文。
“这片化石带长约2000米,宽约600米,可见高度约30米。”易万成介绍,在化石带上,同类大小的化石分别集中在一起,整齐而致密地排列着。小的只有1至3毫米,稍大的长约1厘米,宽约0.5厘米,最大的则接近成人手掌大小。
在化石的发现地,还有几个大石块,每块约10平方米,上面布满条纹,猛一看去,像是交错的老树根。这些条纹究竟是什么?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易万成几年来一直搜集相关资料,并在网上求助,咨询相关专家。今年,在万州区博物馆帮助下,他联系上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博士张锋。
上周四,张锋和地质专家到现场进行了查勘。张锋推断,这是侏罗纪时期的虫迹化石,“虫在软泥中爬行,留下了这一片痕迹,最终固结成岩。这是重庆境内首次发现虫迹化石。”
比恐龙化石还稀有
张锋说,根据痕迹很难判断具体是什么虫子,只能推断是软体类昆虫,和现在常见的蚯蚓差不多。
数百条密密麻麻的虫迹化石布满了石头表面。张锋说,这些痕迹可能是几条虫子反复经过时留下,也可能是一大群虫子从泥沼里经过时留下的。
张锋说:“痕迹化石能保存下来极为少见。因为相比恐龙骨骼化石之类的遗迹化石来说,它们的保存条件更为苛刻。”
张锋说,这些虫迹化石形成的条件要求很高。干硬地面上的脚印非常浅,很快会消失。太软的地面上痕迹因为含水量高,流动性较大,很快会被周围的泥沙埋没。只有泥沙的湿度适中时,痕迹才能保留下来。
虫子在这样的地表行走留下痕迹,然后有痕迹的泥沙被另外一种成分的泥沙迅速掩埋。这层保存有虫子移动痕迹的泥沙下沉,经受地下的高温高压而变成石头,上面的痕迹也就跟着硬化了,形成化石。